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者:刘效宇    文章来源:半月谈    点击数:2033    更新时间:2012/5/15



  新挑战:三大“拦路虎”不可小觑

  首先是海水淡化价格过高。提到海水淡化的发展和推广,成本高的难题往往被第一个提及,成本与资本的博弈,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出抉择。一些看似风帆正劲的海水淡化企业,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产业扩张之后,都遭遇了成本的瓶颈。在这方面,《意见》的出台将促使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财政政策,为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解燃眉之急。

  其次是海水淡化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我国虽然较早成为世界上掌握海水淡化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但总体看,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和设备还比较少,成套装置及部件制造能力较弱,应用规模小,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还不平衡。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中近80%的装机规模都是引进国外技术建造而成,关键设备如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等主要依赖进口。而这一状况则进一步提高了海水淡化的商业推广和应用成本。

  再次,对海水淡化的宣传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情况不容乐观。民众对水资源的缺乏状况没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对淡化出的海水能否饮用也心存疑虑。

  新探索:助推海水淡化发展

  在我国城市综合水价总体较低、水的价值与价格背离难以短期调整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海水淡化实行财政补贴,加大投资力度,可以很好地缓解因成本过高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九三学社中央的一份提案认为,应使现有的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促进国内海水淡化装备和制造业上规模、上水平、成气候,扩大市场占有率。扶持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水务集团,引导企业向国际海水淡化市场输出产品。

  一些地方的自主实践和前沿探索为海水淡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淡水最匮乏的地区之一,其石油化工企业较多,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

  近年来,天津市60%的工业用水来自经过淡化的海水,其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天津大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所用的海水来自大港发电厂冷却发电机组排出的升温海水,海水流过3家企业,实现了电厂与海水淡化厂、石化厂之间的“牵手”。

  广东在海水淡化方面也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全国第一座民用电渗析海(咸)水淡化站落户珠三角,为全国沿海城镇改水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技术经验。另外,淡化技术应用工程公司发展很快,膜法分离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5期,记者 刘效宇)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