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多样性的意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1

  

  近年来,生态学界提出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观点,强调物种与基因多样化的重要。然而,据估计,整个地球的动植物种类,在 未来数百年内约有50%可能走向灭绝,所有的生物都将因此受到影响! 一旦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了,无法弥补;而每当我 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

  非洲树蛙的死活跟你我有什么相关?它味道鲜美吗?会不会少了一道佳肴?它稀奇吗?会不会少了一项奇景? 俄国生化学家查斯洛夫对树蛙的见解与众不同。 1986年时,他观察到非洲树蛙从来不会被细菌感染,即使实验人员在蛙的腿上划一刀,将它们丢入充满细菌的脏水,树蛙仍安然无事。 这对饱受细菌威胁的人类而言,可是一件大事。有 很长的一段时间,人类依靠发明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生素,自以为横行天下,打遍细菌无故手。然而,滥用抗生 素的后果,细菌反噬的阴影也日益扩大;二十世纪末, “无名怪菌”打败最强效抗生素的消息也时有所闻。

  在许多医药无解的困境里,生物科技似乎掌握了通 往希望的金钥匙。查斯洛夫将—滴肾上腺素滴在树蛙皮肤上,给树蛙的神经系统传达“我受伤了”的信息。不到 几秒钟,树蛙的皮肤冒出一点一点白色乳状液体,旋即覆盖整个表面。“这是一种目前未知的抗生素,能杀死 所有已知的细菌。”查斯洛夫惊叹地说。生物科技的基石 然而,全球蛙的种类却在急剧消失中。随着种类的 减少,蛙体内的基因多样性也逐渐流失。“这才是真正令人忧虑之处。”查斯洛夫说。

  生态学界近年提出一个 新观点:“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即强调物种与基因多样化的重要。这—新观点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 命都是相互依存的,就像—张巨大的生命网,除非我们尽力去了解其中复杂奥妙的依存关系,并维持这种关系, 多样性才得以保存。 然而,物种、基因的多样化与人类有何关系?失去它们对人类有影响吗?一个例子可供说明。联合国的研究小组 在南极洲附近海域遍撤铁屑,大量“培育”浮游生物,这些最基层生物不仅是其它海洋生物的食粮,而且能“捕捉”大气中 过多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目前,生态学家非常担心全球增温的现象,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估计到2050年,每两年 就会发生一次干旱,届时人类社会将是一幅非常凄惨的景象。

  地球生命间的联系如此神奇,海中浮游生物与人类的命 运竟也密不可分。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近期对“生物多样性”曾有大幅报道。报道指出,西医中许多极重要的药物皆源于自然,或是自然 中便已存在的化学成分,如类固醇、盘尼西林、毛地黄、吗啡、阿斯匹林等。 生态网络环环相扣 到底目前存在多少种生物?尽管各有不同的估算:少则 3000万种,多则1亿种;但人类已知的仅占其中一小部分 ——175万种;科学家研究过且加以命名的就更少了,只有 35万种生物。有多少丰富的DNA在其中?美国昆虫学家埃 尔文在秘鲁的雨林中研究甲虫,他曾在秘鲁的一棵树上,发现多达650种的甲虫。它们如何连结成一个生态系?即使每 只昆虫本身也自成一个大干世界。在赤道雨林的无尽宝藏面前,埃尔文的昆虫只不过占其 中一小部分。科学家在当地还发现了3000种植物,530种鸟类,80种蝙蝠,以及11种灵长类。这里有美洲豹及各种野生猫 科动物、野鹿、水獭、刺鼠等等,也有数不清的爬虫类、两栖动物,外加难以计数的体内、体外寄生虫,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 等等。“所有这些生物都互相关连、达成平衡,”埃尔文说, “人类实在难以尽窥其中的奥妙,如果我们拆散了当中的一个环节, 就永远也不能恢复。”

  生命无所不在。从热带雨林上端离地数百尺的天幕、澳大利亚 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岩的罅隙,处处都有生命。浩瀚多样的生命形态维系人类的生存,也确保清洁的空气与水。这些惊人丰富的 多样性如何形成?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万物凝聚在一起,维持平衡? 提供机会制造竞争 牛津大学的遗传学家林奈多年来苦思这个问题,他在试 管中培养一种最简单形态的细菌,试管内的生态相当于开天辟地时的原始状况。林奈观察细菌的演化发展,以便借此推 算、比拟大自然无穷尽的奥妙。试管中的细菌,几天内即演化出繁复的新品种,各自占 据试管的不同部位(相当于不同的生态栖息地)。譬如说,试 管的高处氧气较多,底部氧气较少,根据氧气的浓谈便分化出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某些品种的细菌如同地 毯般覆盖培养液的表面,另一些则像粘液附着在试管壁上,还有一些品种生活在试管底部。 林奈的结论是:生命多样化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的多样化提供生命往各种不同道路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激烈的竞争。

  灭绝笼罩全球 地球的物种曾在一夜之间丰富起来,却也可能在短期之 间摧毁殆尽。地球史上曾经经历6次物种大灭绝,人类的砍伐破坏、为了经济利益不惜竭泽而渔,是最主要因素。人类 虽能以人工弥补,但干万年自然形成、环环相加的生态网络却再也不能恢复,生物多样性因而遭到破坏。 根据《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田纳西大学的资深研究员皮姆和他的同事们估计,整个地球的动植物种类,在未来数 百年内约有50%可能走向毁灭,所有的生物都将因此受到影响。在皮姆的估算中,11%的鸟类(或目前已知1万种鸟类 当中的1100种)在绝种边缘,能否苟存到下一世纪相当可疑;每8种植物当中有1种濒临绝种。“这不只是某个岛屿、某片 雨林的特殊问题,全世界现在都笼罩在物种灭绝的阴影之下。” 皮姆忧心仲仲地说。

  在地球史上,每一次灭绝都是自然灾难引起的。譬如 说,地质学家目前已经证明650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恐龙大灭绝,这是最近一次的物种灭绝。 然而,今日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却不是因为某种不可违逆的外来力量,而是人类本身的行为。“人类 应该认真想想,是否真要这种结果。物种灭绝是无法弥补的;一旦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了,这可不是电影《侏罗 纪公园》,还能唤回逝去的精灵。皮姆说:“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或许治疗艾滋 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跟着破灭。我们必须停止毁灭的行为,不仅为了地球,也为了我们自己的欲望 及需要。” 哈佛大学的生物进化学家、也是最早传播“生物,多样性”思想的学者威尔森总结他50多年来研究物种的经验时 说:“我心里很明白,关于大自然与我们分享的神奇宝藏,我们知道得太少。它们的数目到底有多少?其中能发现多 少新药与新的化学成分?没有人清楚。人类就像进入了大自然的浩瀚书海,我们连第一章都还没读完。最可悲的 是,我们还来不及翻到下一页,周围的物种就已大量消失,如此下去,我们的子孙真的会恨我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WCS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严加防范…
    解焱手里拎着外来入侵的美国鳄龟。  三种途径造成外来物种…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