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0

3.功能群的划分及其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有必要引入功能群的概念。功能群是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将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分成不同的功能群的意义表现在:(1)使复杂的生物群落简化,有利于认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弱化了物种的个别作用,从而强调了物种的集体作用。
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划分功能者的标准会有较大的变化。一个功能群的物种数目没有明确的限制,可以是一个种,也可以是很多种。
  对于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最简单的划分法是将所有生物分为3个功能群,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可依据:生活型、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外貌特点、叶片和根系等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和物候学特征等。 三. 岛屿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一)岛屿生物学原理
1.岛屿的概念
  岛屿性(Insularity)是生物地理所具备的普遍特征。岛屿通常是指历史上地质运动形成,被海水包围和分隔开来的小块陆地。许多自然生境,例如溪流、山洞以及其它边界明显的生态系统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有些陆地生境也可看成是岛屿,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间断的高山草甸、片段化的森林和保护区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景观的片段化(Fragmentation),也是产生生境岛屿的重要原因。由于物种在岛屿之间的迁移扩散很少,对生物来讲岛屿就意味着栖息地的片段化和隔离。
2、岛屿的种数
 早在60年代,生态学家就发现岛屿上的物种数明显比邻近大陆的少,并且面积越小,距离大陆越远,物种数目就越少。在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区域中,岛屿中的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表明,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Preston(1962)将这一关系用简单方程描述:

S=CAZ

  该公式经过对数转换后,变为: logs=ZlogA+C 式中S是面积为A的岛屿上某一分类群物种的数目,C,Z为常数。参数C取决于分类类群 和生物地理区域,其生物学意义不大;而参数Z,即经过对数转换后直线的斜率,则具有较大的生物学意义。例如,当Z=0.5时,只需要将岛屿面积增加4倍,即可将物种数加倍。但当Z=0.14时,必需使面积增加140倍才能将物种数加倍。  Darlington(1957) 关于岛屿面积增加10倍,岛屿上的动物种数加倍的结论,即是Z=0.3时的特殊情况。设S1=CAZ,那么,当岛屿面积增加10倍,S2=C(10A)Z, 所以S2/S1=10Z=100.03=2
此种情况表示,如果原始生态系统只有10%的面积保存下来,那么,该生态系统有50%的物种丢失;如果1%的面积保存下来,则该生态系统有75%的物种丢失。
3、物种数目分布的机制与假说
  对于物种数目随面积和隔离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假说:
(1)平衡假说(Equilibrium hypothesis)
平衡假说中物种数和面积的关系机制
  MacArthur 和Wilson(1967)认为,岛屿上物种数目是迁入和消失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图,物种迁入率(I) 随物种数(S)增加而逐渐下降,而消失率 (E) 却逐渐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竞争压力的作用。当I=E时,达到平衡物种数(S)。当面积增加时,迁入率曲线上升至I1,消失率曲线下降至E1,当I1=E1时,达到新的平衡数目S1,比原平衡数目S大。反之亦然。当迁入率 (I)=消失率 (E)时形成平衡物种数目S,若面积增加,则形成新的平衡物种数目S1,且S1>S;反之,有S2,S2<S。
  根据平衡假说,隔离度越大,物种数应越小。因为迁入率(I)变小,平衡物种数也小。迁移扩散在决定物种数目上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鸟类能飞行,岛屿中鸟类物种数目占大陆的百分比往往要高于岛屿陆生兽类占大陆的百分比。
  岛屿中的物种,其物种消失率的增加,往往是由于种群生存面积不足时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降低了物种的适应力。种群变小增加了种群随机灭绝的概率。这就是平衡假说中的岛屿面积效应。
(2)栖息地异质性假说(Habitat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William(1964)认为面积增加包含了更多类型的栖息地,因而应有更多的物种可以存在。  Westman(1983)和Buckley(1982)也认为物种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栖息地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平衡假说中岛屿面积效应的结果。
(3)随机样本假说(Random sampling hypothesis)
  认为物种在不同大小岛屿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大的岛屿只不过是大的样本,因而包含着较多的物种。Dunn和Loehle(1988)指为,取样范围会影响物种数一面积的关系。如果取样范围过窄,就很可能反映不出物种数随面积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4、岛屿化与群落结构
  生境发生片段化后,生境岛屿的理化和生物学因素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物种组成的改变。生境片段化后,由于群落内生境的改变,其物种组成会有明显的变化,群落内原有的一部分物种会消失,同时由于边缘效应的增加,也会有一部分外来物种的侵入。片段化能改变群落中很多重要的生态关系。生境片段化能通过影响群落的物质循环,进而影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和活动。 生境片段化影响着物种迁入率和灭绝率。生境片段化主要通过生物的生存空间,高度片段的占有率,个体增补率(recruitment)等影响种群的灭绝。
  生境片段化导致种群变小,直接影响种群的遗传变异。 5、岛屿生态与自然保育
  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因此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1)保护区地点的选择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首先考虑选择具有最丰富物种的地方作为保护区,另外,特有种、受威胁种和濒危物种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Gilbert(1980)特别强调了关键互惠共生种(Keystome mutualist)保护的重要性。Gilbert(1980)认为有些生态系统(如热带森林)中的动物(如蜜蜂、蚂蚁等)是多种植物完成其生活史必不可少的,它们被称为流动联接种(Mobile links),由于这些植物是流动联接种食物的主要来源,所以支持流动联接种的植物又称为关键互惠共生种。关键互惠共生种的丢失将导致流动联结种的灭绝。因此,在选择保护区时,保护区必须有足够复杂的生境类型,保护关键种,特别是关键互惠共生种的生存。
(2)保护区的面积
  按平衡假说,保护区面积越大,对生物多样性保育越有利。Noss和Harris(1986)认为,对于保护区面积确定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对于目标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往往并不十分清楚。因此,保护区的面积确定必须在充分了解物种的行为(Karieva,1987;Merriam,1991)、传播方式(Mader,1984),与其它物种的相互关系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等(Tibert,1980;Pimm,1992)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此外,保护区周围的生态系统与保护区的相似也是保护区确定面积时要考虑的。如果保护区被周围相似的生态系统所包围,其面积可小一些,反之,则适当增加保护区面积。
(3)保护区的形状
  Wilson(1975)认为,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应避免狭长形的保护区。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边缘效应,狭长保护区不如圆形的好。另外,狭长形的保护区造价高(如图样),保护区也易于受人为的影响。但Blouin和Connor(1985)认为,如果狭长形的保护区包含较复杂的生境和植被类型,狭长形保护区反而更好。
(4)一个大保护区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
  许多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岛屿含有更多的物种。由于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出保护区的承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栖息地异质性假说认为,物种数随面积的增加主要由于栖息地异质性增加。它不赞同在同一地区设置太大的保护区,因为其异质性是有限的。故建议从较大地理尺度上选择多个小型保护区。
(5)保护区之间的连接和廊道
  一般认为,几个保护区通过廊道连接起来,要比几个相互隔离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物种可以廊道为踏脚石岛(Stepping Stone Islands),不断地进入保护区内,从而补充局部的物种灭绝。
(6)景观的保护
  对于保护区的建立,大多数的研究主要考虑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而忽视了更高水平的保护。许多学者现在倾向对整个群落的保护,而景观水平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WCS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严加防范…
解焱手里拎着外来入侵的美国鳄龟。  三种途径造成外来物种…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