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峡库区种质“方舟”守护物种多样性

作者:王林蔚 李春艳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10/20

筑牢国家种质资源安全屏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全局。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保存着2.3万余份栽培植物种质资源、5000余种野生植物,其中包括1630个中国特有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基因库”,是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地。

在全球生物资源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三峡库区正加快建设种质“方舟”,系统推进资源普查、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化、高效能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推动三峡库区种质资源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种质资源家底持续夯实。“库—圃—点”三级保护网络初步构建,已建成4个省级及以上种质资源库、12个专业性种质资源圃和16个区县级及专项保护点。累计收集保存大量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包括三峡红豆杉、荷叶铁线蕨等三峡珍稀特有植物,以及涪陵黑猪、巫山小米等具有重要遗传价值的地方品种。对崖柏、疏花水柏枝等濒危资源实施了抢救性保护,建成集资源信息管理、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种质资源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

二是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初步形成。选育出适应山地农业的优良品种,其中“三峡糯1号”累计推广面积893万亩,“秭归脐橙”新品种带动产业升级,亩均种植收入过万元。建立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一系列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成“保护促产业、产业反哺保护”的良性机制,带动数万农户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获得可观的收益。

三是保护模式持续创新,基层防线日益牢固。形成就地保护与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特色保护模式。开州区收集保存地方特色种质资源1800余份,秭归县建立柑橘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130余份,云阳县保存油桐资源200余份,实现了对特有资源的原产地守护。推动保护网络向村社延伸,创新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组建村级保护小组、设立资源保护公益岗位,动员数万农户成为种质资源“一线哨兵”,为守护物种多样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三峡库区种质资源保护也面临新的形势。国际生物资源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对我国种质资源安全构成新挑战。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也对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生物安全治理、防范外来物种侵害成为重要任务。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急需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基因资源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关键环节有所突破,进一步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鉴于此,需要采取一系列举措构建三峡库区种质资源系统性保护新格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战略布局,提升资源保护能力。三峡库区所保存的大量地方特色物种资源,对我国有效参与国际资源竞争、保障国家种质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重要性。应立足国际种业竞争前沿,将三峡库区种质资源保护纳入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优化完善“库—圃—点”三级保护网络布局,推进保存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开展三峡特有、珍稀濒危资源抢救性保护工作,建立覆盖全区域的资源监测预警网络,实现资源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全覆盖。

聚焦科技创新,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围绕国家种业振兴需求,建设三峡种质资源创新平台,集聚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重点突破资源精准鉴定、基因挖掘、分子育种等关键技术瓶颈,使种质资源进一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设立三峡库区种质资源科技专项,支持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强三峡库区特色资源深度挖掘,创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提升我国种业国际话语权。

完善保护体系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增强渝鄂两地在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标准统一等方面的协同性,建立渝鄂两地协同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统一监管机制,避免对特有品种重复保存,或因部门普查标准不一造成数据重叠、资源浪费。创新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基于资源保护成效的差异化补偿机制,将补偿资金与资源保护效果直接挂钩。实施“三峡种质人才计划”,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完善种质资源质量追溯和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资源流失和侵权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中国植物新记录种+1!西藏植物数…
    自2024年3月开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