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之品种资源及其价值
二、品种资源的形成
家养生物起源于野生的祖先,两者进化的机制虽然相同,但野生种和家养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和选择压力的作用下,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在野生条件下,由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整个生物界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多样化的生物世界。自然条件下,生物朝着对环境更加适应的方向发展,其进化速度缓慢、遗传结构稳定、进化潜力大、抗逆能力强。由于地形、地貌、温度、光照、天敌等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野生生物通过适应辐射,形成了各具特性、丰富多彩的野生品种资源。野生品种资源是巨大的基因宝库,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基因素材。
野猪对野生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野猪体形紧凑、行动迅速、机警敏捷,可以有效地逃避敌害和追捕猎物;野猪十分凶猛,可与虎狼抗衡;野猪皮肤厚硬,上面粘有树胶和沙粒,甚至可以抵御猎枪的射击和某些天敌的撕咬;野猪具獠牙,杂食、捕食性;……
家养生物生活在人工条件下,人工选择成为其进化方向的主导力量,而人工选择的标准主要是经济性状和人类的好恶。家养生物在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的长期作用下,通过定向选育,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或品系。这些家养品种或品系适应了在人工或半人工环境中生活,生产性能或者人类的一些喜好性状逐渐最大化。由于选择标准的多样化,家养生物逐渐形成了粮用、油用、肉用、蛋用、奶用、观赏用等不同品种或品系。
家猪比较适应人工饲养环境。家猪体形臃肿,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家猪性情温顺、慵懒、反应迟缓,与虎狼相遇,只能任其宰割;家猪虽然也属于杂食性,但几乎失去了主动捕食其他动物的特性;……
自然选择促进野生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人工选择促使家养生物更加适应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自然选择保证了野生生物遗传结构的稳定和物种进化的潜力;长期的人工选择可以导致生物遗传结构的失衡和进化潜力衰退,最终可能导致选择的极限,甚至品种崩溃;自然选择作用的速度缓慢,以地质年代计,人工选择速度快,以年计。野生生物是家养生物育种的遗传资源宝库,家养生物是生物直接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形式。
地球上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千差万别,千万年来在各种环境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和近缘种,构成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宝库。成为品种选育、改良、复壮的基因来源,是维持人类生产、生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所以说,保护、研究和利用品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污染正在悄然改变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方向
环境污染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到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局部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殃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逃脱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条件下生物进化的选择力量是环境污染物,只有能够抵抗和耐受环境污染的生物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这种进化形式与人工选择条件下生物进化有相似之处,它可以促使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方向发生偏离,打破生物遗传机制的平衡、降低生物进化的潜力。如果说,人工选择主要影响人工培育生物品种(只占地球生物资源的一小部分)的进化的话,而环境污染与破坏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却具有全球性。环境污染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可能会降低整个生物界的进化潜力、降低整个生物圈的功能、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