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之品种资源及其价值
三、品种资源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直接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约80%的生存资源,而在发达地区这个比例也不少于40%。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虽然在生物多样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它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直接影响农牧渔林业生产、人类生活与健康水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品种资源是为生产提供品种的宝库。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估计,近几十年来世界农牧渔林业增产中,优良品种所起的作用约为20~30%。根据人们对产品数量、品质的不同要求,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温度、光照、肥水、土质、疫病等)需要具有不同特性的品种。掌握的品种资源越多,生产者就更有可能选择到适宜的生产品种,并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品种区划、品种搭配,促进农牧渔林业的发展。
建国50年来,我国先后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5000余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品种进行了3~5次换代,每次换代都使产量提高10~20%,作物的抗性与品质显著提高。据估计,优良品种资源在育种中所起的作用约占50%。
品种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育种学家一旦确定了育种目标,就要从品种资源中选择亲本材料,如果没有适宜的亲本材料,就不可能选育出适应生产所需的优良新品种。从这个角度上讲,育种工作实际上就是对品种资源的科学加工。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人类还不具备创造基因的能力,只能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复制或修饰基因。因此,育种工作还只能建立在现有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之上。品种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育种工作者的天地也就越广阔。
以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为例,凡是突破性的成就,都无不与关键性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密切相关。例如,20世纪的50~60年代研究和利用矮秆基因,使水稻和小麦育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大幅度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的产量,被称为“绿色革命”。20世纪70年代我国首先发现了水稻“野败”不育株,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在质量育种方面,自从发现了玉米Opaque-2高赖氨酸基因后,已经培育出一批比普通玉米赖氨酸含量高1~2倍的新品种;从油菜资源中筛选出不含有芥酸的品种Liho和含硫苷葡萄糖极低的Bronovski,从而开创了培育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先河。
“绿色革命”基因
“绿色革命”基因是指农业“绿色革命”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几个基因,包括: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中心开发的“农林10号”中的小麦矮秆基因Rht1、Rht2;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发的“低脚乌尖”中的水稻矮杆基因Sd1;我国“赤小麦”中的小麦矮杆基因Rht8、Rht9,“矮脚南特”中的水稻矮杆基因以及野生稻中发现的“野败”型不育基因。
品种介绍:九斤黄
九斤黄(鸡),又名浦东鸡、三黄鸡。该品种体型大,体重可达到5kg,羽、喙、足均为黄色,是著名的肉鸡品种,被列为世界标准品种。19世纪中叶,九斤黄从上海先后被引入英、美、日等国。该品种以其硕大的体型、丰满的肌肉和喜人的外貌,在当时的英国引起巨大的轰动,造就了英国养鸡史上的“疯狂的九斤黄时代”。在美国九斤黄被称为“世界肉鸡之王”。以后的许多世界著名家鸡品种,如芦花鸡、洛岛红、洛岛白、澳顿黑以及名古屋鸡、三河鸡等,都是利用九斤黄的优良品质进行选育而成。
品种资源潜力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将成为新农业革命竞争的焦点。新农业革命关键性突破技术应该是高产、抗病、抗逆、高效水肥基因的挖掘。也就是说,品种资源优异基因的开发将成为新的农业科技的突破口,从而实现全新的生产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和食品安全型的农业革命。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