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学术交流 >> 学术资源
  • 2011/8/23青藏高原是OKJ波列波源之一
  • 全球变暖引起世界性的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在近50年内迅速攀升2度与周围空气对照在3000米以上高空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热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亚非研究员等在徐祥德院士领导的中日JICA高原合作项目中,承担了研究高原热源所产[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作者:王亚非点击:289
  • 2011/8/23典型冻土区土壤制图研究取得进展
  •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多年冻土广泛发育,受多年冻土和强烈冻融作用的影响,土壤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土壤分布特征资料不仅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畜牧业规划的基础,同时也是各类陆面过程模式和区域乃至全球气候模式所必须输入的基础数据资料。对于冻土发育的[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268
  • 2011/8/3植物光合作用分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及光合细菌在光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是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农作物增产的一个根本途径。 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进行,存在于叶绿[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397
  • 2011/6/20华南植物园能值分析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被进一步完善
  •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危害人类自身生存的严重问题。如何在自然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阅读全文]
  • 来源:华南植物园作者:佚名点击:220
  • 2011/6/16南大洋深层混合维持机制有新解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筑峰工程”教授吴立新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其团队在南大洋湍流混合及能量传递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较为完整地揭示了南大洋上层混合的空间分布和季节[阅读全文]
  •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廖洋 梁纯生点击:255
  • 2011/6/13石榴石橄榄岩地化性质与其产出环境相关
  • 图1 石榴石橄榄岩的产出形式及其相关的构造环境 图2 全球克拉通和非克拉通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与造山带石榴石橄榄岩块体分布图 石榴石橄榄岩作为来自地球深部的直接样品,主要以两种形式产出:克拉通/非克拉通火山岩中的捕虏体和造[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268
  • 2011/6/5土壤对天山雪岭云杉连续分布起关键作用
  • 森林土壤的形成受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以水热为主的气候条件最为密切,地貌因素对水热条件又起到再分配作用。天山北坡中山带发育的山地针叶林是干旱区典型的森林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同构模式”,即在天山北坡东西长约1000km的[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257
  • 2011/5/23我科学家发现灵长类“脑中之脑”中的“自我”
  • 本报讯(记者马波)《猕猴前额叶—顶叶在不同空间坐标系处理信息的作用》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原野课题组和胡新天课题组承担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经过5年研究,该研究团队发现了灵长类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到了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处理。这可能是人[阅读全文]
  •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马波点击:171
  • 2011/5/20亚高山针叶林地下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取得新进
  •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学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受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目前有关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而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这其中,尤以根系[阅读全文]
  •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259
  • 2011/5/19研究发现北山中酸性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  北山及东天山地区酸性岩和镁铁-超镁铁岩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时代 北山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对研究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板块和华北克拉通的关系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北山地区广泛出露蛇绿岩、玄武岩以及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已得[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193
  • 2011/5/16青藏高原融冻过程模拟研究获进展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于其独特的地表特征和气候条件,地表-大气间的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一直是众多学科研究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采用与先进陆面[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243
  • 2011/5/12热对流对土壤温度和能量平衡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联合进行的“热对流对土壤温度和能量平衡的影响”取得最新进展。研究成果在新一期《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  该研究基于传统的土壤热传导方程,耦合了[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作者:佚名点击:228
  • 2011/5/9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研究获进展
  • 新疆冰川变化的空间特征 新疆的冰川水资源居全国第一,在新疆水资源构成和河川径流调节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近30年来,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出现剧烈的消融退缩,冰川融水径流量普遍增加,并对气温的依赖性增强。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500
  • 2011/5/5重金属元素来源量化研究获进展
  • 最近,国际环境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危险材料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年影响因子4.144)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微量元素与重金属元素来源量化及其与地表覆盖变化的关系的最新研究成[阅读全文]
  • 来源: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作者:佚名点击:228
  • 2011/4/28研究揭示南海水文变化与太平洋沃克环流关联
  • 4月26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过去千年南海水文变化与太平洋沃克环流变化》。以中国科大2008级博士生、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获得者晏宏为第[阅读全文]
  • 来源:科学网作者:曾皓点击:184
  • 2011/4/22毛瓣杓兰传粉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 2011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lowers of Cypripedium fargesii (Orchidaceae) fool flat-footed f[阅读全文]
  • 来源:生物通作者:何嫱点击:482
  • 2011/4/11埃迪卡拉纪古海洋温度研究获新进展
  • 埃迪卡拉纪是多细胞动物出现的关键时期,主流观点认为多细胞动物出现与氧气浓度的升高相关。而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会受到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控制,过高的温度和盐度会抑制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因此海水温度就成了多细胞动物演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并成为国际研究的热[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206
  • 2011/4/8干热河谷地区物种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 近日,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主持的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重要物种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伴随着青藏高原几次快速的隆升,横断山区地貌也发生了巨大[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作者:佚名点击:306
  • 2011/3/30研究建立土壤-作物综合管理体系
  • 3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崔振岭、张福锁等的研究论文“保障粮食安全的土壤-作物综合管理体系”(Integrated Soil-Crop System Management for Food Security)在国际著名刊[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作者:何志勇点击:341
  • 2011/1/29低碳经济首列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前10位
  • 1月27日,人民日报刊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黄泰岩、张培丽《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一文。文章披露了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低碳经济首次成为前10位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文章认为,2010年经济研究热点出现[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气象报作者:佚名点击:233
69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