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性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作者:樊万选    文章来源:河南省社科院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7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要有新思路,要用可持续性的战略眼光去认识和指导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与发展。可持续性应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工业化重在低能耗、少污染,生产经营方式应由依赖于“末端治理”转向清洁生产。通过大力支持、引导和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工业生态技术,通过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原有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新兴工业,实现中国可持续性的新型工业化。

关键词:可持续性;新型工业化;经济效溢与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0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报告为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了工业化建设不能走过去我国工业发展的老路子,不能走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子,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这就要求在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要有新思路,要用可持续性的战略眼光去认识和指导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与发展。

一、可持续性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增长主要是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增长。传统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多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是很强;乡镇工业产值虽已占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单位产值的能耗高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如火电厂燃料消耗国内水平比国际水平高出31.4%,吨钢能耗高出64.4%,粗铜综合能耗高出25.5%,电解铝耗电高出15.1%,炼油单位能量因素能耗高出12.6%。①传统工业的发展,导致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从而加剧了已有的能源、环境恶化趋势,因此,它不是可持续性的。仅以为防止全球变暖而需要控制的工业生产排放物二氧化碳为例,2000年,我国排放总量为678亿吨,约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1/10;由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02亿元,约占当年GDP89 040亿元的0.34%。②若以河南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计,河南全省大气污染物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5.1亿元。而河南全省当年用于废气治理的资金还不到2.3亿元,损失比投入大得多。③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生产力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能源利用的不断进步。全球近二百年来的工业化进程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能源利用的规模持续扩大和深度不断提高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在近代工业化革命历经的近二百年中,工业生产增长了近50倍,矿物燃料的消耗也增加了30多倍。更重要的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80%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产生的,而人类消耗矿物燃料的能力的60%也是在50年代以后产生的。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给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事实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廉价能源的时代已经结束,任何国家获得能源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人们已经看到矿物燃料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经历了工业发展粗放型、工业化的推进建立在资源高投入的基础上这一进程之后,发达国家已注意利用和发展节能技术,在不提高能耗的条件下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近20年来,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平均下降了1/4—1/3,使得工业能源密度(工业能源使用量与增值的比率)显著下降。

        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早期的工业化过程一直伴随着较为突出的环境污染,直到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接近完成或完成之后,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被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新型工业化重在低能耗、少污染和实现可持续性。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资源有限、耗能单位(包括人口)众多是我国发展工业化所面临的现实。随着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对能源需求和对环境承载力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因此,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走可持续性道路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工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作为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的主要措施

(一)生产经营方式应由依赖于“末端治理”转向清洁生产

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靠耗能源、拼资源,企业污染依赖于“末端治理”;高投入、低产出,导致资源逐渐枯竭,污染远远超出环境容量;使成本外在化,增加了社会成本,最终的经济代价是昂贵的。这种生产模式使得企业普遍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不能协调同步,而且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工业生产经营模式——清洁生产,被一些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各自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渐重视和实行。

清洁生产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改革和严格的管理,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最小量;同时,鼓励对环境无害化产品的需求和以环境无害化方式使用产品,环境危害大大减轻。因此,清洁生产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控制大部分污染,减轻污染源,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能够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无论从生态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看,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而,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一些工业化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

清洁生产要求环境工程的范畴已不再局限于“末端治理”,而是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污染防治工作不仅仅是环保人员的职责,更是各级工业生产管理部门和经营者的职责。可持续性的新型工业化要求产业部门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把经济建设、企业创利置于可持续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并要求产业部门研究、开发和采用环境无害化的技术,以环境无害化方式使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使为社会提供环境无害化的消费品成为产业部门的愿望和自觉行动。清洁生产正是适应了这些要求。

推行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要求人类只能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寻求发展的合理代价与适度承受能力的动态平衡。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丧失了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不可能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只有开展清洁生产,才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生态条件的持续优化,不仅使我们现在这一代人能够从大自然获取所需,而且为后代人留下发展所需的资源,为他们的生存留下宜人的环境。目前,我国的清洁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其普及率是比较低的。清洁生产在运行机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大力协调,制定一些必要的激励政策,促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

(二)支持、引导和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清洁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清洁生产的技术、产品与设备等方面的国际贸易与合作日趋活跃,与清洁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环保产业将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包括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业、“三废”和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贸易。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促进环保产业市场化、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不力;环境执法监督乏力,掩盖了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环保产业规模经济水平比较低,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环保产业结构不平衡;环保资金市场尚未形成;环保产业市场监督体系不健全等。同时,由于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机械、化工、材料等工业比较落后,尽管我国环保产业工艺技术的研发水平大致与中等工业化国家相当,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是很大,但工程设计水平和产品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中等发达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环保产品市场发育不完善,秩序混乱也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目前,在环保产品市场上,行政性的市场干预还比较严重。用户对产品、技术的认知程度还比较差,市场销售中质量和技术仍难以成为购买的主要因素,市场的兴奋点仍处于价格竞争、低价倾销等方面。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环保产业带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商机。有专家预计,“十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将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机遇。比如,水体有机污染要从现有水平削减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这就需要每天新增2 800万吨处理能力;二氧化硫的处理量要达到1 800万吨,而国内还无大规模成套处理设备的生产能力;从固体废物方面看,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每天要增加15万吨,危险性废物的处理能力每天要增加5 000吨。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应主要集中在明晰环境保护事权,加快环境税费制度改革,疏通环境投融资渠道,推动有效供给、促进产业升级等几个方面。应顺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大力支持、引导、推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搞好制定环保产业政策、环保产品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环保产业质量认证和保证体系,建立面向市场的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等工作,并尽快形成比较健全的环保产业市场。继续加快现有环保产业的结构调整,通过技改、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尽快形成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带动环保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我国环保产业的知名度和环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环保产业成为我国可持续性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工业生态技术,全面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我国目前工业虽已有一定基础,基本建成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但要在短期内实现新型的工业化,仍然面临着设备技术落后、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改造以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困难和压力。这就需要建立工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体系,除了应用已有一定基础的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能技术、新资源利用技术外,还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工业生态技术。

工业生态技术通过工业系统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提高物质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它要求生产系统尽可能封闭,以保证能量的充分转化,防止能源和有用物质材料的流失。工业生态技术按照自然系统来塑造工业系统,力求一个企业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废弃物能成为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并使每个过程的效益最大化。从战略的高度看,采用工业生态技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采用工业生态技术的目的是改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力求工业企业的生产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闭路循环式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四)合理布局产业,促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共进

        新型的工业化建设,不仅工业企业内部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生产环节上采用先进的工业生态技术,实现低耗、少污的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注意产业在分布空间上的合理布局,适当聚集,以充分利用城市市政工程和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公共交通、供变电设备及线路、燃气站、供排水系统、环保设施和各种生活福利设施等。产业的适当聚集必然要比在布局上相互隔离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产业的适当聚集也要遵循生态经济的原则。如果聚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聚集的程度不合理,都会影响产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甚至降低效益。

产业的合理布局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使产业的聚集在结构上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转换,使聚集区内的企业有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之间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应对聚集区内的企业结构进行合理的组合规划,使其紧密围绕某一项主产品或某一种工业原料的综合加工,将生产原料的企业和生产初级产品、中间产品、一直到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按一定的流程组合在一定区域内;并在各个流程环节上布局综合利用废物料的企业和一定的环境保护配套设施。整个聚集区同时还要布局一定的动力、交通和环保产业企业,使各个企业间具有广泛的供求关系和经济联系,通过工业生态链和经济利益关系及对大型的环保企业如大型污水处理厂的依赖关系,形成大的企业集团,使其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同时又有优雅、良好的生态和社区环境。二是产业的聚集程度不应超过该地域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程度和当地生态环境的负荷阈值。产业的聚集程度与生态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不是正直线函数关系。国内外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大量实践证明,在一个产业聚集区或整个城市中,企业的聚集程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聚集程度越高越好。在一定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下,聚集程度超过一定的规模界限,聚集规模与其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之间即呈现出负相关关系。由于企业聚集过多,会使聚集区内的能源、交通、供排水系统等处于超高负荷状态,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不仅如此,由于聚集程度过高,使由各企业分散产生的废物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也高度聚集,加上企业的高度聚集占用过多的土地,必然挤占公共绿地及其他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空间,最终使得聚集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效益随之下降。因此,在聚集区规划时,应掌握好区内企业的聚集程度,使企业聚集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以求聚集区生态经济效益的最高化。关于新型的产业区规划建设问题,如果着重从生态环境要素考虑新型工业化建设,需强调几点。第一,新型产业区的规划和建设要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这是一条重要原则。第二,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区,一定要避免建设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产业聚集区,以防止这些区域近地表大气被污染后随风扩散到下风区,对环境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第三,产业布局要本着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产业的布局必须注意节约用地,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

    

①参见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74页。②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③参见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中州环境》2002年第4期。④参见冀文海《新型工业化带来新商机》,《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

责任编辑:浩淼中州学刊2003年第2期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2003年3月中 州 学 刊Mar.2003

第2期(总第134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No.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称全球变暖毁灭远古雨林
隧道内发现的蕨类植物美国研究人员在伊利诺伊州一处煤矿发现…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