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胜强:向海水要淡水

作者:朱芙蓉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4


 
     我们的目标是在五至十年里,把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当当当”,三个大四男生拿着论文敲响四楼的一扇门,门上的姓名牌上写着“沈胜强教授”。

  6月13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沈胜强没有休息。除了给即将毕业答辩的学生看论文,他偶尔也去一楼的海水淡化实验室看看正在做实验的学生,此外还要接受我的采访。

  2008年12月19日之前,知道沈胜强名字的人并不多,那天之后,到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这一切都是因为沈胜强“捡了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从“裁判员”到“运动员”,他的对手只有时间

  河北沧州的黄骅电厂二期工程,建在一片填海而成的滩涂上,无淡水资源,海水淡化是保障电厂运行的水源来源。为了保障水源,电厂一期工程引进了两台法国的海水淡化装置。二期工程建设前,国华电力公司提出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MED海水淡化技术的要求。

  然而,直到2007年2月底,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解决,现有的国产化方案都没有通过。为保障电厂按时投产发电,如果“五一”长假后再拿不出设计方案,引进进口设备在所难免。

  “你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吗?”电厂领导问沈胜强。“能!”他迎难而上。

  原本是该项目评审专家的沈胜强,就这样“意外”地成了唯一的“运动员”。在没有对手的赛场中,和他竞争的只有时间。

  “一旦我们做成了,就是国内第一台国产化的万吨级MED海水淡化装置。我们必须抓住机会!”他说。

  没顾得上签合同,沈胜强回到大连理工大学,即刻组织团队展开计算和设计。

  尽管实验室里有一台日产10吨淡水的五效降膜蒸发海水淡化试验示范装置,但与最低日产一万吨的出水量设计任务相比,装置要放大100倍,对放大所产生的“低流阻、饱和态”等限制条件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凭借此前10年对海水淡化基础研究的积累和拼命精神,沈胜强带领团队成员刘晓华、杨洛鹏等人,果真在两个月里完成了这一大型装置的国产化技术开发项目研究报告初稿,并提出了国产化技术方案。2007年7月,这一设计方案通过了验收。沈胜强抓住了机会!

  2008年12月19日,沈胜强和他的团队成为全国首个万吨级低温多效(MED)海水淡化国产化技术的缔造者。落成典礼那天,沈胜强在这一大型装置前留了影,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装置运行以来,日产淡水1.25万吨,制水成本比进口装置节省了26.8%。

  缓解大连三年大旱,他认定海水淡化这条路

  沈胜强的研究方向是热动力学,“天时地利人和”和“有心”促成了他把“热法”应用到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里。

  追溯沈胜强与海水淡化的渊源要退回到30年前,那时,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动力”专业的学生,他在实习中见到了海水淡化装置,第一次接触可以说并不亲密。

  1989年,沈胜强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当时的他也并未把海水淡化技术作为科研方向。

  直到1997年他去德国不来梅大学从事合作研究,遇到了Klaus Genfhner教授——其后曾担任中东阿曼国际海水淡化研究中心的海水淡化首席科学家——沈胜强的人生慢慢开始拐弯。 

  1999年,大连大旱。大连人赖以生存的碧流河水库蓄水量降至运行18年来的最低点,大型洗浴中心被迫关闭,市民用水也受到一定限制。

  大连市政府提出三条对策:从英纳河引水、海水淡化和到长江口拉水。引水由于成本最低,被采纳。因为三面环海的地理区位优势,海水淡化被定为另一条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从这时起,大连人沈胜强才真正意识到海水淡化研究在中国也大有可为。

  三年大旱期间,沈胜强提出做海水淡化课题研究,却难以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而当时对海水淡化成本的预算远远高于引水工程。

  “有朋友和我说,海水淡化成本太高了,就算你做了,以后也用不上。”整天苦于没有经费支持,但倔强的沈胜强却认准了这一研究方向。

  在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而发愁时,沈胜强受到老院士钱令希的邀请,去钱老家里拜访。“真没想到钱老会找我谈话,而且他那么重视海水淡化研究。”

  原来,沈胜强提交给大连市有关部门的一份海水淡化报告被转交到钱老的手中。凭借对未来发展态势的敏锐洞察,钱老认为这个年轻人的想法可行,是未来解决城市供水的重要方式之一。钱老还写信给时任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谈他对海水淡化的设想和建议。钱院士的激励,给了沈胜强坚持下去的勇气。

  “没有钱老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海水淡化项目的科研经费和试验装置。”至今谈起,沈胜强依然充满感激。

  2005年,在Klaus Genfhner教授的帮助下,实验室建成了日出淡水10吨的五效降膜蒸发海水淡化试验示范装置,为万吨装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试验基础。

  “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做成这些事情。”提起团队里的中青年教师和学生,沈胜强也充满感激,“具体的计算都是他们辛苦完成的。”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自然水到渠成。黄骅电厂二期万吨MED海水淡化装置完成后,沈胜强陆续申请到一些省市的研究项目,边做课题边发表论文。他每年发表的20多篇论文中,有三分之一与海水淡化研究有关。

  让基础研究成功“落地”,他有自己的秘诀

  将基础研究应用于企业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再从工程中找到更多的基础研究课题去解决,这是沈胜强能在海水淡化MED技术领域领先的“秘诀”。

  完成黄骅电厂海水淡化设计后,沈胜强认识到国产化并不等于所有的科学问题都解决了,即便是引进的设备,也有很多基础问题要去认识、去解决。

  “基础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在工程领域实现真正的突破。”他说。

  在沈胜强的电脑里,有个名称是“随想”的文件。他脑袋里偶尔冒出的“随便想想”的课题想法,都被记录下来,有的已经解决了,有的还没有。

  “未来五到十年,我有事情做了。”他笑着说。其实,在淡水缺乏越来越突出的当下,恐怕他的海水淡化研究要做一辈子了。

  如今,沈胜强成了企业垂青的对象。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他合作的企业有很多家,而他也开始有选择地和企业合作。

  上海电器电站设备有限公司电站辅机厂通过沈胜强的毕业生找到他。当时,辅机厂打算开展海水淡化项目,但对如何做、做什么并不了解。经过调查考证,比较了其他两所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后,他们找到了沈胜强。经过协商,沈胜强提出了6项研究建议,目前在一项一项地完成。

  与辅机厂的合作,让沈胜强获得了实验急需的经费支持,建起了几个新的实验装置;而辅机厂也逐渐获得了先进的海水淡化核心技术。

  最近,沈胜强打算与某化工工程公司合作,把海水淡化的设计方案工程化。至于为何选择这家企业,他的回答是:“这家企业在中东、印尼等地区都有项目,我更看重它的海外开拓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在五至十年里,把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他也在与国内的几家企业洽谈,希望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尽快在国内更大范围的推广。

  快乐地活着,他希望学生“好好玩”

  沈胜强说起话来总是微笑着的,也许与他多年在学校做社会工作、善于表达有关。但他说,这源于“我是一个乐观的人”。

  “我希望快乐地活着,也希望学生们快乐地活着。”他常常对学生说,“你们把实验台当作玩具,好好玩,玩出别人做不出的实验数据多有趣啊!”

  年轻时,大连理工大学支持沈胜强出国学习,让他受益匪浅。如今,他也鼓励学生每年出国交流或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一方面了解同行在做什么研究,另一方面拓宽沟通渠道。”

  “我经常和学生讲,拿学位只是一个目标,不等于最终目标。”“你们要学到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不要把研究当成负担。”

  人物档案

  沈胜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热科学与技术》常务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ies》国际期刊编委会委员,《节能》编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热能工程博士点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能源与动力装置中的传递过程、节能与新能源研究,在蒸汽喷射过程及喷射器研究、MED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方面颇有造诣。曾在英国、德国、美国留学和从事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2007年主持完成北京国华电力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的“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技术开发”项目,提出了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万吨级MED海水淡化装置方案,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以应用并取得全面成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沈胜强:向海水要淡水
          我们的目标是在五至十年里,把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打入…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