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创——丈量江河的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4

  人物介绍
  刘少创,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担任2008年青海省组织的三江源头科考首席科学家。1999年起,他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源区的实地考察,确定世界重要河流的源头和长度。目前已经完成14条大河的源头确定和长度量测工作,其中包括10条超过和接近5000公里的大河。

  中科院遥感所的办公室里充满阳光。眼前的刘少创,收拾得干净利落,随意陷在椅子里。这完全不符合他在我想象中的形象——羽绒帽套头,脸孔粗犷,皮肤皱褶里有冰碴,眉毛跟胡渣挂着雪霜,背后是巍巍高山。
  “你把我当成探险家了?”他身体前倾,脑袋刚好处在墙上挂的两幅唐卡中间,右面的色彩比左面要鲜艳,可能不是同一次被带下雪山的。“其实,每年用来搞野外考察的时间顶多一个月,其余都花在研究遥感图上。”
  遥感加实地,这一切皆因为,世界上主要的大江大河,无论源头位置还是其长度,多少年来莫衷一是。刘少创要的,是“精确而无偏见地描述世界”,认知并帮助更多人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大自然。
  比地形图更可靠
  刘少创拥有的名气就来自这“重测江河”。
  他问,大江大河的长度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自答:河流的源头、河流入海口、依据的数据源和使用的量测技术。“首先判断前两点。显然,入海口的分歧不会太大,那么关键就在源头。”
  这一判断不要紧,从1999年,刘少创开始揣着各种卫星遥感图,陆续跑遍了地球表面的14条河流的源头。不仅如此,“以后,我还打算再测20几条。”他说。
  其次,要看所依据的数据源。“由于自己是遥感专业出身,就对此相当敏感。”尽管到中科院遥感所读博士后之前,他一直老老实实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直到博士毕业,也没有想过要重测江河的事。但在读博士后的阶段,他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好像还从没在论文中见过用遥感手段测量大河的例子啊!于是,这位想法很多的研究人员,怀着独辟蹊径的心情,在1999年开始了对澜沧江源头的实地考察。从此一发不可收。
  “真的,要找江河源头,没有什么比遥感更好的方法。”如果是内行便知,刘少创这笃定的话是有道理的。
  从上层的书架里,他拽下来一张古旧的地形图,角落里写着“机密。”这是一张1∶100000的老图。一个格子可以代表两公里,数下来,长45个格子,宽40个左右。“这样的图用来测量中下游河道还勉强可以,但河道上游会变狭窄,从这里看就只剩一条线了。”刘少创的意思是,1∶100000已经算是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如果再小些,河道的枝枝蔓蔓就会被统统隐去,没办法使用了。
  遥感影像则完全不同。刘少创慢悠悠地说,这是显然的,卫星做的遥感影像有很多,甚至可以在满世界的数据公司去挑最便宜的。更何况,现在有好多都已经提供免费下载服务了。他根据经验肯定,“这是最好的数据源。”
  “更准确的表达,我在测大河的时候,用的是多光谱,就是LANSET 的数据。LANSET 有7个波段,可以从7个波段选出3个波段来进行组合。比如5、4、3,5就是红,4就是绿,3就是蓝,合在一起,得到了一个彩色的图,称为假彩色……”具体进行科学分析恐怕繁琐,不过感性理解下来也简单,因为这些图看上去就像是相机曝光过度,当3个层次叠加以后,一条河道的轮廓清晰可见。
  刘少创最后谈到了量测技术“在提高”。以前用的是军用的指南针,带一个小齿轮,在地形图上沿河道滚。根据它的圈数和距离,通过比例尺,得到曲线长度。要不就是一根普通电线,弄弯以后顺着河道放,再抻长去量它的长度;现在不一样了,可以直接把地形图扫描进电脑,用鼠标在河道上“点点”。“但这也有误差。还是用软件处理遥感图最可靠。”他也因此选择了这么做。
  让刘少创感到安慰的是,第一次从澜沧江回来,他就觉得遥感这条路选对了。当时回到母校,他还特意找到导师王之卓院士,炫耀了一下。但导师随即说,“澜沧江是条国际河流,固然重要。但长江对中国更重要,你为什么不也研究一下呢?”这话让刘少创长久深思。
  河流的长度到底谁说了算?世界第一长河的名字又改冠给哪条呢?他思考的结论是,“如果说探寻澜沧江的源头只是为了应用和展示一下自己学来的专业技能。后来还能继续的原因却是找到了这么做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想清楚地定位我们的生存环境。”
  于是,他的专业——遥感,变成了他测量河流的工具。
  探源路上
  当前期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科学家便要踏上考察之路。
  正如刚才讲到的,江河源头很重要。刘少创用手在遥感图上比划了几个圈,意思是按图索骥。“每次考察都差不多。根据遥感图分析,定出几个可能的源头,然后直接到当地去找。”他把考察时间定在秋天枯水季节,因为“任何时期都有水”才是某地能成为源头的要件之一。
  必备物品不多,他本身也怕麻烦,一般都是轻装,遥感图、地形图、手持GPS,再带上个笔记本。怕不小心丢失,数据会一式三份。虽算不得单枪匹马,人员也确实不算多。一般不会超过3个,司机、导游加上他自己。
  2008年的三江源考察倒是一次例外。那次的科考队由青海省人民政府组织,遥感、水利、地理、测绘等专家浩浩荡荡40天,到了20多条源流。刘少创的身份是首席科学家。
  那一次踏上三江源令他激动。这是刘少创第二次探寻长江、黄河的源头,第三次重访澜沧江——
  “路上,我们也算自在悠闲,像支生态旅游的队伍,打赌远处草原上的动物是狐狸还是狼,感觉白云投影在身上浮动。车一停下,每个人便迅速动起来了。GPS定位、重力、气象、水量、地层分析……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一次次,刘少创站在大河各个支流的源头,记下珍贵的数据。他说,在厚厚的高原草甸底下,一汪静止的水,听得见藏族向导虔诚的诵经声。
  “最怕的是陷车。眼见六轮牵引车淹没在积水里,没法动弹,所有人都倒吸口气。当然,最后它还是倾斜着车身踉跄着回到了平地。”刘少创笑说自己已经挖车挖得很上手了。严寒是个威胁。不过这一行人的速度终于赢过了风雪,没有耽搁进度,留下遗憾。一切都很幸运。
  刘少创边回忆边下意识地在椅子上前后晃着,像是还在马上。“高原反应、体力不支、风沙气候等等这些都不算什么困难。关键是最终的考察结果能不能被承认、被接受。”
  黄河、长江的第一滴水
  每当重测江河源头,就会掀起一轮学术争鸣。“我的结论始终是:黄河的源头为支流卡日曲的源头那扎陇查河;长江的源头为支流当曲的源头且曲。”刘少创坚持。
  但现实让他无奈。黄河水利委员会最终将玛曲认定为黄河正源。1999年,国家水利部还在源头树立了黄河源碑,尽管根据2008年最近的这次三江源考察,卡日曲的长度和水量要远远胜过玛曲,他们似乎并不打算修正。
  为什么呢?在黄河源区,藏民口口相传的民谣中唱到:“马塞巴,雅达约古塞;约塞巴,雅拉达合泽”,意思就是:“黄河的来源出自‘约古宗列’,‘约古宗列’的来源出自‘雅拉达泽山’”。约古宗列曲是玛曲的支流,在黄河源区藏民里,玛曲就是黄河的正源。
  看来“河源唯远,水量唯大”并非绝对。出于情感认同和历史因素的考虑,玛曲的呼声胜过了一般决定源头的准则。
  而长江,它的第一滴水从哪里流出,至今也是个谜。长江水利委员会在1976年和1978年两次实地考察公布,长江有三源:北源楚玛尔河,南源当曲,正源沱沱河。楚玛尔河因长度和流量都太小,没有介入正源之争。
  “沱沱河是如今公认的源头,教科书上都是这么写着。但其实通过考察发现,这是不正确的。”刘少创说,“‘长办’自己的考察报告中都说:长江以沱沱河为源全长6397公里,以当曲为源全长6403公里,但‘河源唯远’的原则在这里又不被承认了。”这次的原因是,“沱沱河自西向东,非常顺直,但当曲有大拐弯,不够顺畅。”
  如今的长江源头是一座迷人的雪峰,圣洁美好,但当曲却是一片沼泽之地,水网纵横。在确定源头时,也会有景致方面的考虑。
  刘少创喃喃地说,当曲的湿地也是环境多样的表现之一,其实也很美,那边有黑顶鹤飞舞,细水流淌,与“长江源头”的命名是相称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奖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0年度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奖(ICPA)…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