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黄国清,…    文章来源:中经评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6

  
  二、发展江西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一)农业
  
  
1.种植业。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三元结构的轮作复种、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将其与“猪一沼一果”模式有效地结合,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全省化肥、农药等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2.林业。一是重点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好鄱阳湖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工程,采取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疏林补植、造林、抚育等多种途径,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改善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状况,减少各类生态灾害。二是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步伐。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集约化经营的商品林基地。严格控制木竹粗加工项目,加快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松香、湿法纤维板、小型木材加工项目,木竹加工企业必须建立与其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3.畜牧业。一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农牧结合模式。主要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单位面积养殖规模,确保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废水等废弃物能被农田吸收利用,尽可能少地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二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场零排放模式。通过对粪便、废水等废弃物的加工利用,确保尽可能少地排放废弃物。
  4.水产业。一是建立自净式水产养殖模式。主要针对设施渔业,通过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确保水体清洁卫生,循环使用。二是建立规模化适宜密度养殖模式。主要针对普通规模化池塘养殖,除尽量采用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外,根据品种特点将养殖密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
  5.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建立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模式。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二是建立加工废弃物就地利用模式。对于易腐败或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采用就地利用的循环模式。
  
  (二)农村
  
  
1.建设节约生态农村。一是逐步拆除“空心房”、消除“空心村”;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节肥减药”技术;三是推广资源再生、废物循环再利用技术,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变废为肥”,“变废为粮、变废为钱”;四是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2.推广创新“猪一沼一果”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一是把“猪一沼一果”模式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沼气池上促下带的纽带作用,形成以沼促农、以农促沼的良性循环,大力普及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生产模式,推广猪珠共养、鸭珠共养、稻鸭共栖、鸭基鱼塘等生态养殖模式。二是把“猪一沼一果”模式和建设生态庭院有机结合。沼气池建设要推动庭院经济的发展,使遍布山乡的小庭院变成一个个特色小种植园、小养殖场、小加工厂等,实现“小庭院、大效益”。三是把“猪一沼一果”模式与发展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增创发展新优势,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江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发展循环农业的主战场在农村,只有让农民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提高发展循环农业的自觉性。为此,应加大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与法律知识,增强农民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完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制度
  
  
一是加强法规建设,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机制和农业治污补偿制度,制订和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稳步推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促进土地使用权向农业龙头企业和大户集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使农业龙头企业和大户成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三是完善市场经营制度。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和农产品市场化经营水平,避免许多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孤军奋战”的局面,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体成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盈利主体。四是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投入。比如积极运用贴息、补助等财政杠杆,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多渠道地筹集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奠定硬件基础;利用国家财力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农业风险基金,有效规避农业风险,提高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运用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扩大农业贷款份额,支持农户和企业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三)提高土地资源质量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挖掘现有耕地资源的潜力。一是积极调整农用地内部结构,优化农用地开发利用结构。二是稳定现有耕地面积,推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发展高优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耕地的承载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加大防治土地资源退化的力度,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的治污理念
  
  
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品牌优秀、规模庞大、效益显著的安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将安全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农业污染治理有效结合起来,使安全农产品基地成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二是大力推广生态、科学、经济的农业循环经济的治污方式。如构建生物链,把部分面源污染物(如秸秆、粪便)通过再生闭路循环加以资源化利用,最终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气,用有机肥料代替传统化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用沼气代替传统农用能源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有效地解决化肥、秸秆、粪便引起的污染问题;通过优化调整农药产品结构,使各种农药的用药比例更趋合理,缓解农药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使用人造温室和新型的沼气供热设备,解决传统农膜的“白色污染”问题。
  
  (五)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
  
  
一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大力建设一批先进的绿色技术科研基地,努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积极建立农业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链等绿色循环技术体系。把政府、生产、学校、科研部门的力量聚合起来,搞好技术研发,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技术体系,形成投入一开发一应用一增值一回收一再投入一再增值的良性循环体系。二是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和普及的网络体系,并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励技术人员创新,激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鼓励、引导各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村(户)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六)强化农业环境监测,提高管理能力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应是针对环境效应提出相应的预测、对策、方案等,为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起到环境决策的参谋作用。要制定明确的农业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通过标准化建设,严格农业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严肃环境监测工作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强化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力度,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江西农业大学,黄国清,王博,李华]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经济学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五大特征
    用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立法以外的期待
    立法,怎样让经济“循环”起
    循环经济让垃圾变废为宝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产业发展
    蒋高明:让生态农业循环起来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机制探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