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城市生态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保护城市生态,刻不容缓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保护城市生态,刻不容缓
——以北京为例
作者:王文元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6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气侯,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关联极为密切,不可不察。

 

    欲究其详,需先搞清楚“城市生态气侯”的概念。按照传统陈旧观念,气侯覆盖天下,并无城市、农村之分。在城市规模较小、发达程度较低的场合确实没有必要关心“城市气侯”,因为在那种场合,“城市气侯”并不存在多少特殊性。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发达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气侯越来越表现出独有的特征。气侯因城市发展而骤变。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气侯异变,已经达到不容忽视的地步。

 

    异变的内容现在已知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降水量减少,一是热效应。

 

    气侯的第一决定因素是地貌。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等都是根据不同地貌形成的。山林与平原气候迥异,也是因地貌性质不同而造成的。大海、山林、平原,这些都属于天然地貌。如果我们人为地制造出某种地貌,同样会影响气侯,与自然地貌影响气侯一般无二。城市就是人为制造出的一种地貌。在城市发达程度较低、规模较小的场合,城市对气侯的影响并不明显,不会引起注意。然而,当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城市外延不断扩张的时候,情形就不一样了。足够大的面积形成一个独立的地貌,就像一片山林或一块沙漠一样,必然要影响到气侯,导致气候的异变。当然,气候异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居住环境的质量。兹事体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北京人的生活体验与北京的气候资料同时揭示了这样一个可怕的趋势:近十多年来,北京的降雨逐年减少。2001年7月的降雨量之低,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历史上北京不乏干旱之年,但降雨逐年减少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则是第一次。绝不能归于“偶然”。

 

    近来少雨的十多年恰恰是北京城市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这绝非巧合,而是一种必然。这说明,人为制造的地貌已经反作用于气候了,我们已经初尝了气候给予我们的惩罚。

 

    表面上看,雨从天降,实际上水库在地下,地面蒸发多少水,天就返还给我们多少水,天不可能做出无米之炊。城市规模过大、地面过硬(水泥化),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硬地貌,这个硬地貌无法有效地涵养水分,无法把雨水涵养在地下,让其慢慢蒸发,大部分雨水进入下水系统,白白流失了。地面存不住水,自然也就无水可降。溽热的七八月不降雨,人们熬不住,纷纷安装空调,空调的增多进一步加剧气候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更严重的潜在危险在于:地下水是地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地下水消耗殆尽之后,若得不到及时补给,地下水层面就会在其上土层的压迫下发生塌陷。地表的建筑物就会下沉。轻微的下沉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严重了后果不堪设想。连续多年不降雨或降雨严重不足,很有可能导致地下水枯竭,地下水层面塌陷,从而造成地表下沉。地表下沉,必然殃及地面建筑物。这并非危言耸听。许多发达城市在没有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都曾发生过地面下沉问题,幸亏及时纠正了。

 

    可以这样说,地面的水泥或钢铁设施越多越密,地表的通透性就越差,水分涵养就越困难,地表下沉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地面建筑物越多越密,一旦发生下沉后果也越严重。所以,发达城市普遍采用三种办法解决这些难题。

 

    第一是绿化,关于绿化后面还要提及。

    第二是转移部分城市功能。对于特大城市来说转移一部分功能是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有卫星城与疏散居住人口两种模式。所谓卫星城一定是指小城与母城之间有隔离,连在一起就不能称作卫星城了。疏散居住人口是比较流行的做法。一部分工薪阶层在大城市上班,居住在远离城市的小城镇。之间由轻轨等高速交通工具相连接,路程耗时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上班路程超过两小时无法接受)。这样就能避免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如果规模被控制住了,即使软地比例不足,也不至于严重地影响气候。

 

    第三是尽量减少硬地面的铺设。道路尽量窄些(交通效率与路宽并没有必然联系),交通设施尽量简洁些,尽量少建立交桥。由于一个立交桥使得一片地表硬化,“杀伤力”极强,许多国家已经不再考虑用这个方法提高运输效率。有的城市还把已经修建的立交桥拆除。总之要留下足够的软地面,以与“天”交流,保持正常的生态气候平衡。

 

    北京城的软土面积比例越来越小。虽然年年种树植草,但还是赶不上铺设水泥的速度。有些草地是铺在斜坡上,起不到渗水作用,只有美化市容这样一项功能,有些草坪地势过高,雨水流入了周边硬地的下水道。北京的道路越修越宽,道路占地的比例越来越大,加之立交桥越来越多,桥的构造越来越复杂,占地也越来越多,此外还有大量的水泥停车场、水泥广场。相比之下,软地显得不足。

 

    更重要的是,北京的规模越来越大。四环通车之后,紧接着是五环。听说五环并不是尽头,后面还有更宏大的规划。这样无止境地发展下去,恐怕离城市极限规模越来越接近了。北京的气候异变已经不仅表现在降雨少这一方面,北京的城市热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盛夏难熬,从北京向各个方向走,只要走出了北京,立即会感到凉爽许多。城市地貌在悄悄影响着气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持续高温成为北京人的一块心病。根子在于已经发生气候异变。而这种异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为制造出来的。我们的许多城市杰作原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臭氧层保护
    我国200多种水生动物保护级别
    城市环境治理的几点建议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原创]汽车露营与生态环境保
    三峡移民与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广西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
    第37个世界地球日来临 国土部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
    城市生态绿地的系统规划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