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安全不容忽视!
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生态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1.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生态安全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提高公众素质和生态安全意识,是贯彻这项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加强生态安全教育,使人们正视存在的环境问题,切实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让广大民众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及其后果,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充分发挥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环境质量的监督和治理的同时,对各种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大力倡导群众性的环境非政府机构,把国家的环境法规、政策转化为全民的环境行为甚至生活方式,使每个人时刻都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和生态安全意识。
2.加快完善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府在制定经济贸易发展战略时,要考虑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各地区在经济开发时,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优先发展绿色产业,推广清洁生产,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和完善保护产业专项法律体系,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审计制度的实施力度,抓紧制定重点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条例,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阻止那些不符合我国环境和卫生安全标准的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以铁的手腕保证执法的严格和公正。
3.坚持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坚决改变粗放开发的老路,走出一条合理开发、就地利用、精细加工的新路;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来讲,要强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这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方略;在积极发展农业的同时,做好农业资源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和珍稀物种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采用有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进行生产,提高自然生产力;重视生态环境的容量及要求,把短期行为和效益与长期目标和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生产、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的有机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4.积极发展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治理污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限制污染型企业的发展。发展环保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经济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必须准确把握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不能重复过去的开发模式,而导致“二次开发”。
5.实现“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我国已经力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上有所突破,对重点地区的重点生态问题实行更加严格的监控、防范措施。如三江源地区,曾被称为生态“处女地”,但是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不仅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的生活,甚至会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物种基因库、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我国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并严格管理,实施监控。在自然资源开发上,允许在严格保护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上,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草原资源等不同的资源提出了控制要求。
国家生态安全,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祸危安。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将全民动员,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