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万本太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从自然中开发资源,然后作为原材料对其加工,生产出产品或商品,同时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环境污染物,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一个由投入资源、制成产品、排放废物构成的线性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给人们一个概念,就是发展经济必然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难以协调的矛盾。世界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发展的理念和目的等原因,也确实造成对本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质量恶化。比如,上个世纪中叶出现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事件,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哮喘病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以及北欧、北美出现的酸雨和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发展实践也基本如此。尽管我们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指导思想上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但由于传统观念、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效能、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是严重的,尤其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山林实行个人承包经营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天然植被的破坏和对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污染是灾难性的,至今仍让人们深受其害。

  人类一方面在享受发展结出的物质成果,另一方面又遭受发展带来的环境灾难,这就迫使人类不得不寻找解脱的出路。从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到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是人们寻找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之路进行的积极探索。客观地说,这些探索都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继承与创新,但也都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只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才是指引我们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灯塔。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是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发展模式是由投入资源、制成产品、再生利用、新型产品构成的循环发展模式,要求在生产的初端投入的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生产的产品尽可能地耐用和再利用,而在生产的终端产出的废物则尽可能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倡清洁生产。科学发展观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使人们在优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归根到底,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

  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发展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生态文明是化解生态危机的济世良方

  200多年前发生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结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之果。但是,工业革命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历史的航船驶进了20世纪中叶的时候,由于工业文明对自然进行野蛮式的掠夺和开发,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引发了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构成的生态危机。比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酸雨的长距离输送、有毒有害物质越境转移、POPs污染、热带雨林和湿地面积减少、海洋污染、淡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等。

  引发这些生态问题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生产方式和发展不当造成的,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伦理观造成的。因此,要想化解这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文化观念革命。而生态文明正是生态危机催生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进步、更高级的文化伦理形态。只有以生态文明的伦理观代替工业文明的伦理观,才是化解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济世良方。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结晶。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内容,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观念要求人类必须摒弃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公平,尽可能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强调物种间的公平,承认地球上每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要兼顾国际间、地区间、民族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强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在发展经济时既要重视当代人的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的利益。

  生态文明观念认为科学技术不是控制自然的工具,而是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人类对自然利用和改造时,必须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必须保证不破坏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强调发展的强度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产业布局必须以区域生态功能为依据,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必须以环境自净力为限度。要通过可持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政策等手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化解生态危机,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GDP理念,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设生态文明,化解生态危机,就是坚持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倡导生态伦理,提倡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培养节能环保的生态行为,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动员全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建成充满活力的和谐民主的生态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化解生态危机,还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环境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健全,保证社会中人群的身体健康, 保证人人享有生态福利和生态公正。

  在环保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环境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保护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行善积德的伟大工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今天,每一个环保工作者都肩负着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我们一定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在环保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和同步;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系,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和大舞台,在加快推动转变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环保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从环境保护的政策上入手,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贸易以及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抓紧制定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法律法规,并且优先考虑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环保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健全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凡是不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和国家主体功能开发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新建;凡是超过区域环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区域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一律强制淘汰;凡是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突破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依法严惩。

  在环保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鼓励环保科技创新,加强对热点、重点、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积极开展国际环保合作与交流,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中国政府对环境负责的良好形象;就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生态氛围;就是要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使命艰巨光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创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

  要点提示

  科学发展观是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结晶。环境保护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环境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编辑心得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每一个环保工作者都要努力在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贡献力量。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