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现代化的案例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5

二、生态现代化的路径依赖

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涉及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技术和经济活动。这四个因素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决定了生态现代化的路径。生态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结果和效果。这就是路径依赖原理。

1、生态现代化的技术路径

    人类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与所采用的技术紧密相关。人类的科技发展,是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人类文明的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主导技术是不同的,不同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生态现代化的历史演化,受人类技术进程的影响,存在一个技术路径。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在某个历史截面,我们又可以看到不同技术的并存。这就造成了生态现代化的技术影响的截面特征多样化和时序特征的阶段化。

2、生态现代化的资源路径

人类经济活动不能没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费模式,就成为生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模式的变化,形成了生态现代化的资源利用和消费路径。

1)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相关性

在现代化过程,经济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年代,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5》的数据,可以发现,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大多数人均自然资源指标(除能源外),没有显著关系(表1-62)。

20世纪后40年里,人口规模、人均国土面积、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2001年,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淡水资源和人均矿产生产,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人均能源生产,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

2)现代化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和消费模式

在现代化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生产)和消费模式,既有很大的国际差异和品种差异,也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我们选择7种基本矿产和3种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产品,分析资源利用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其中,消费模式变化,以第二节15个时序分析国家为样本。

19702000年期间,人均钢铁产量、水泥产量和原木产量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人均铝产量和人均铁产量,与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正相关;人均镍产量和人均锌产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性,不同年代不同,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况;人均铅产量和人均锡产量,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关系(表1-63)。矿产资源利用,存在国家和品种差异。

资源消费模式的变化,不同资源品种会有所不同。这里,我们选择人均铝消费(图1-61)、铜消费(图1-62)、铅消费(图1-63)和锌消费(图1-64),分析资源消费模式的变化。在过去30年里,人均铝消费在上升,部分国家人均铜消费略有上升,部分国家人均铅消费在下降,人均锌消费稳中有变,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可以见,某种资源的人均消费,不是永远上升,而是可能存在极限值或转折点;现在的上升,将来也可能变化。

3、生态现代化的环境路径

环境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的变化,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实质是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的叠加。生态现代化的环境路径,目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用世界银行和OECD的数据,检验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现代化过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检验了环境退化和人均收入的关系,发现城市颗粒物浓度和城市SO2浓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曲线,为倒U形曲线。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KC曲线的检验和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EKC假设: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现象比较少;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环境退化现象会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时,环境退化现象会逐步消失。环境退化和人均收入的关系曲线为一个倒U形曲线(珀曼等 2002)。

首先,环境问题主要有: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土地退化等。由于有些指标数据难以获得,这里主要研究前四种指标与人均收入变化的关系。

其次,国家样本的选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同步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可能代表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所以,主要以发达国家的数据检验EKC曲线。为便于与第二节时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下面选择第二节时序分析的8个发达国家为分析样本。

其三,在过去40年里(19602000年),发达国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所以,研究发达国家的环境指标的时序变化,就可代表环境变化与人均收入关系的EKC变化。

其四,历史截面的回归分析,由于不同国家规模大小、数据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容易产生分析误差,需用时序分析结果进行交叉检验。这里直接用时序数据,检验EKC

第一项检验: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二项检验:空气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项检验:有机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四项检验:城市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综合结论:

第一点:三类指标(气候、空气和水体),部分符合EKC。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有机废水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部分国家的经验符合EKC,部分国家不符合EKC

第二点:固体废物指标,基本不符合EKC。人均城市废物、人均家庭废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绝大多数样本国家的数据不符合EKC,它们的人均废物排放在增加。

第三点:EKC是有条件地成立。EKC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环境退化的变化,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而且与国家的环境政策、生产和消费模式有很大关系。

2OECD国家的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是OECD21世纪第一个十年环境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它要求促进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实现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相应转变(OECD 2002)。

脱钩decoupling的定义。在某一时期,当环境压力的增长比它的经济驱动因素的增长(如GDP增长)慢时,就是环境退化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脱钩分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绝对脱钩:环境变量稳定或下降,而经济驱动因素继续增长。相对脱钩:环境变量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比经济变量的增长速度要慢(OECD 2002)。

OECD研究了39个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表1-64)。它发现:

第一,环境与经济脱钩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成员国中。其中,相对脱钩现象,广泛存在;绝对脱钩,也比较普遍;少数环境指标,脱钩现象比较少见。

第二,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是有可能的。因为,在39个指标中,绝对脱钩现象,只有3个指标没有发生;最少1个指标的脱钩,发生在2个国家。

第三,全部39个指标覆盖很广的环境问题。其中,16个指标与国民经济整体有关,23个指标与专门经济领域有关,如能源、交通、农业和制造业。

绝对脱钩分为两种情况:环境变量稳定,经济继续增长;环境变量下降,经济继续增长。第一种,部分符合EKC;第二种,完全符合EKC。在39个脱钩指标中,有36个指标出现了绝对脱钩;在30个国家中,有29个国家(不含土耳其)至少有1个指标出现绝对脱钩。很显然,在OECD成员国中,EKC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还会继续发展。

如果把全部30个国家39个指标作为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脱钩的整体代表,那么,OECD国家总的绝对脱钩率约为33%,总的相对脱钩率约为19%,总脱钩率约为52%。由此可见,在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环境和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