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朋:必须高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陈寿朋
作者:记者徐琦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2
  春风和煦,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减排”、“节能降耗”一时间成了流行的热门词汇。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教育、公众参与、生态道德建设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这些问题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编者

  初识陈寿朋先生,是在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的成立大会上。76岁的他,仍以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事业强烈的使命感,投身防治沙尘暴事业、首倡生态道德教育,实在令人印象深刻。而在这次的“两会”上,记者又一次见到了这位令人敬重的老先生。

  相约无沙的春天

  “沙尘暴天气日益狂虐,因此,相约无沙的春天是许多人的梦想。”连续3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寿朋教授每年3月在北京开人代会时,都会有人跟他开玩笑说:“是你们把内蒙古的沙尘暴带到北京来了。”

  这个玩笑令陈寿朋心情沉重。陈寿朋教授自己也曾在多个场合讲过一个令人感慨不已的故事:一个韩国旅游团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回到北京后,旅游团成员投诉中方旅行社,说他们被骗了,说好去大草原,结果却被领到了大沙漠。

  广泛调查的结果使陈寿朋对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危害和严重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也有了更急迫的危机意识。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土地面积的60%以上,且每年还在以1000万亩的速度扩展,因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陈寿朋多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大声疾呼:形势逼人,时不我待,环境生态建设任重道远。那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草原观必须纠正。他反复强调,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生态屏障,我们向大草原要的首先是生态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不能本末倒置。一旦内蒙古大草原被彻底破坏了,华北、华中、东北就再无安宁之日,风沙就会铺天盖地地刮过来,没有任何天然或人工的屏障能阻挡得住。他建议,政府要立即停止对草原的开发性利用,尽快退耕还草、退耕还牧;同时还要限制草原的载畜量;在农区和半农区禁牧,改放牧为舍饲;要教育农牧民将眼前增收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创新,如畜牧“良种工程”等措施,促进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草原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2001年7月16日,由陈寿朋教授倡导,国际著名冰川学家、国家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国家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宝等共同发起的中国·内蒙古沙尘暴研究治理促进会宣告成立。促进会的宗旨在于,推广生态道德理念,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教育,示范防沙治沙成果,引进国际非政府组织相关技术、资金、设备,加强蒙古高原沙尘暴研究治理工作。2001年8月31日,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一法律的出台令陈寿朋感到无比欣慰。

  寻找新文明的路标

  作为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的首倡者,陈寿朋教授认为,走向这个绿色新文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仅仅靠外在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整个国民心灵上构筑起一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心灵屏障,使它们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因此,在生态形势严峻、国民生态道德普遍淡漠甚至缺失的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对全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

  陈寿朋教授坚定地相信,全民生态道德教育就是指引我们走向这个即将诞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新文明的路标。

  陈寿朋说,他对生态道德问题的思考是从十多年前开始的。在担任第八、九两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期间,正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关键时期。每一次环境与资源法律的讨论,都给陈寿朋教授提供了大量有关我国环境资源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使陈寿朋教授对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和治理保护的复杂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切的理解,并引发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思考。他的思想开始逐渐从制定法律以保护环境的层面转化到另一个层面——用道德约束来保护环境,并最终提出“生态道德教育”这一思想。

  陈寿朋说,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生态环保法律建设与生态道德建设同等重要。法和德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前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后者则是内心深处的,是基础性的。如果没有深厚的道德素养为基础,再严格完备的法律执行起来也会打折扣。这就是他倡导生态道德的动因。

  陈寿朋曾在人代会上正式提出:“生态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真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他还建议参照国外的办法,在小学教育中加入环保与生态道德教育内容。这一提议当时就得到了与会代表和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随后,他倡议并主编了中国首部《生态道德教育读本》。

  随着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陈寿朋教授备受鼓舞,产生了成立一个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筑国民生态保护心灵屏障为宗旨的全国性民间社团的设想——成立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

  让生态道德生根发芽

  陈寿朋先生对“生态道德教育”提出了几项建议:

  一要尽可能把生态道德教育引向深入。我国应加强生态道德意识教育、规范教育、法制教育;深化理论研究工作,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公民的生态道德水平。

  二要探索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增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联合各种媒体,以不同的方式营造有利于生态道德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要加强国际联系,促进与各国的相关社团在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的交流、探讨,谋求建立全球生态道德教育的新体系。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守望草原,珍爱草原,回报草原,是我的一种追求、一项事业、一个精神支柱。”举止言谈间,记者感受到陈寿朋先生平和儒雅的外表下那颗孜孜以求的赤子之心。他坚信,生态道德这颗满蕴着希望的种子,将在草原、在大漠、在全体国民心中,构筑起枝叶繁茂的生态屏障,像吉祥的哈达,永远祝福着蓝天白云……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