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然后,可以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下面是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分类。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皮较大的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此处为乔木层)常称为建群种(edificator或constructive species)。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优种群落”。如果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就称为“共优种群落”或“共建种群落”。热带森林,几乎全是共建种群落,北方森林和草原,则多为单优种群落,但有时也存在共优种,如由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共建的草甸草原群落。
应该强调,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 人工优势种
(二)亚优势种
亚优势种(subdominant)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在复层群落中,它通常居于下层,如大针茅草原中的小半灌木冷蒿就是亚优势种。
(三)伴生种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四)偶见种或稀见种
偶见种(rarepecies)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人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人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有些偶见种的出现具有生态指示意义,有的还可作为地方性特征种来看待。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个植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可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例如,在内蒙古高原中部排水良好的壤质栗钙土上,针茅是建群种,而羊草是亚优势种或伴生种;但在地形略为低凹,有地表迳流补给的地方,羊草则是建群种,针茅退居次要。同理,当强度放牧时,冷蒿则为建群种,羊草和针茅成为次要成分。
在动物群落中,社会等级的确立,与植物中的群落成员型有相似之处。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