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路线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9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上,虽然《京都议定书》经常被拿出来当做标志性事件来讲,但它并非人类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起点,近30年来,人类在持续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经过不懈努力画出了一道清晰的“路线图”。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和其他气候异常现象,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1973年非洲萨赫勒地区大旱,数百万人因此死亡,全球为之震惊,1974年召开的联合国第六次大会特别联大因此要求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此展开气候变化研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理协会第二届会议对气候变化也作了相应的决定。根据研究结果,WMO第29届执委会决定于1979年召开“世界气候大会高级科技会议”,后来改为“世界气候大会”。组委会认为,世界气候大会不仅是一次气象会议,而且还应召集专家审议气候对各种经济行为和其他人类活动的作用,故与会者不仅仅限于气象学家,各个不同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应邀参加。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条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在里约热内卢之后,日本京都在1997年底就登上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舞台,并为之后10多年全球协作定下了基调。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随着《京都议定书》提到的2012年期限的临近,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巴厘岛路线图”首次将美国纳入到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未来新协议的谈判进程之中,要求所有发达国家都必须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4以上的美国如果不被纳入未来的谈判,控制全球变暖的努力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从里约热内卢到京都再到巴厘岛,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一路走来,合作也逐渐深入。这场合作即将到达下一站哥本哈根,相信在那里各国又会取得新的进展,为人类迎来光明的未来增添新的砝码。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雌性狒狒闻味选择配偶 雄性蹭树"…
 资料图片     人和动物身上都有体味,但很少有人清楚它的作…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