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六大奇思妙想

作者:马晓舫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15
疯狂的地球工程学计划可能希望通过反射阳光或存储超标的二氧化碳来阻止全球变暖,但这些计划可不会让人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逃脱气候变化的阴影。人类必须学会如何面对一个干旱加剧、洪水高涨、甚至一些岛屿国家将被淹没的世界。
 
有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意简直像是科幻小说——在城市大楼上种植农作物,或是漂浮在水上的村庄以及转基因作物。另外一些办法则诉诸于人类以往的经验,例如水上种植以及传统作物杂交。在本文中,来自《创新新闻日报》的资深专栏作者杰拉米?休(Jeremy Hsu)为大家介绍了六种可以帮助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
 
水上家园:未来的建筑将随着水位的上升水涨船高。荷兰建筑事务所“水上工作室”(Waterstudio.nl)的负责人科恩?奥瑟斯(Koen Olthuis)正在致力于一系列从荷兰本土的水上公寓到位于阿联酋的水上清真寺的项目开发。这家建筑事务所还为马尔代夫设计了一系列水上宾馆、水上会议中心及其它水上建筑,因为这个位于印度洋中的岛国据说在2080年以前就将被全部淹没。
 
另外一家荷兰建筑公司Dura Vermeer也在开发水上建筑,如水上温室和可水陆两栖的村庄。这些建筑利用了层层泡沫塑料所叠成的网格,它能够漂浮于水面并支撑混凝土建筑。这种技术与孟加拉这样时常洪水泛滥的地方修建的高架木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地下城市:像小说中的鼹鼠人一样在地下四处打洞听上去是个很不吸引人的想法,但将更多的城市转移到地下可以保护人们不受地面上极端气候的影响。将电线铺设到地下已经让许多城市在飓风之后可以免受停电之苦。而将电站和蓄水池都迁入地下更让一些如香港这样的大都会能够节省更多地面空间。
 
地下的生活并不那么灰暗,还有可能更像是田园诗中的天堂。一群美国的企业家建议在纽约的一处废弃电车站内开发一座“低电压(LowLine)”公园。光缆不仅能将阳光送入地下让这里的树木生长,还可以过滤掉有害的射线。在阴天和夜晚,电灯将代替阳光将这里点亮。
 
水上农场:孟加拉国的1.4亿人民已经适应了在这样一个只比海平面高不到5米的地方生活。每年,孟加拉国四分之一的国土都会被洪水覆盖。而每隔四到五年,泛滥的洪水甚至会淹没其60%的国土。这迫使孟加拉国的农民们通过水上农业来应对这个海平面高涨、洪水不断的世界。
 
农民们用稻草、水稻秆和水葫芦来制作木筏,再在上面铺上腐烂的水草作为肥料。这样的木筏可替代被洪水淹没的耕地,并且比普通耕地的农作物生产率更高。这一招别的国家也都可以因地制宜的地加以利用。
 
智能能源:全球变暖意味着家庭和工业需要更多能源来保持室内凉爽。未来的能源网络不仅要加入新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或地热能,也需要更加智能化,以便在新旧能源的组合中随心调配,并根据一天里不同的能源需求作出反应。
 
一些智能能源网络是如今发达国家使用的大型中央能源网的智能升级版。另外一些则是规模较小的使用当地太阳能或风能的微型网络,但它仍可以通过智能网络将能源送到其所需的地方。
 
垂直农场:在更温暖的气候里,干旱将更为严酷,害虫也将更为猖獗。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个曾经是边缘想法的主意逐渐为世界所接受——建设多层的垂直农场,向地上或地下发展。
 
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家及生态学家迪克森?戴波米耶(Dickson Despommier)一直在推动垂直农场的发展。他认为垂直农场给农作物提供了室内可控的环境,而且土地利用率比传统耕地更高。美国、瑞典、荷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开始进行垂直农场的实验了。
 
气候自适应农作物:如果农作物可以自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和多变的温度,就不用被移植到室内了。孟山都、杜邦和先正达公司都开发出了不同版本的抗干旱玉米。ETC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这家农业巨头将投资大笔资金用于开发可抗干旱、洪水、炎热、酷寒和盐碱的农作物。到2010年,他们的这一项目已经获得了1,633项专利。
 
让农作物适应气候也可以不通过基因工程,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找到有优良特征的作物,通过杂交配种加以利用。国际水稻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检测出了一种印度稻米中抗洪水的基因,并将其移植到其它种类的稻米上。另一个例子是,非洲水稻研究中心将亚洲与非洲的水稻杂交,生产出了一种更加耐热抗旱的水稻。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李文华:探索在生态建设道路上
    李文华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今年上半年,他连续获得两项大…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