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巴黎协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刘长松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20

  刘长松

  编者按

  《巴黎协定》即将迎来实施阶段。继小岛屿国家之后,6月15日,法国作为全球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批准了《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有哪些要点,对我国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落实这一协定、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本报为此特刊发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巴黎气候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将开启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具有深远影响。目前,这一协定即将迎来实施阶段。继小岛屿国家之后,6月15日,法国作为全球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巴黎协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履行《巴黎协定》的有关义务不可避免会首当其冲。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如何谋篇布局,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化不利为有利,将是“十三五”绿色低碳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履行《巴黎协定》的有关义务不可避免会首当其冲。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如何谋篇布局,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化不利为有利,将是“十三五”绿色低碳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议积极落实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推动制定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健全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基础研发、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尽快制定有利于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

  1 《巴黎协定》的相关要点

  《巴黎协定》共29条,对长期目标、自主贡献、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和全球盘点等问题做出了框架性安排。

  一是确定了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巴黎协定》明确了在公约下,旨在加强公约的实施,反映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并考虑到不同国情。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长期目标。《巴黎协定》重申了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长期目标,同时考虑到小岛屿国家面临的气候风险等实际情况,也把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写进协定,提出全球实现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体现了各缔约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

  三是《巴黎协定》采用“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形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减排方式不同,《巴黎协定》明确规定,各方应定期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目前,已有188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8%左右。

  四是在减缓和资金问题上突出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发达国家继续通过承担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目标发挥领导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在今后逐步承担全经济范围减限排目标。发达国家继续承担公约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义务,鼓励其他国家自愿出资。

  五是建立强化的透明度体系并开展全球盘点。协定将基于公约下的现有机制建立强化的透明度体系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灵活性。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行动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各方应根据盘点结果,以自主决定的方式强化行动。

  2 《巴黎协定》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巴黎协定》的达成,意味着高碳时代即将结束,低碳经济时代将要到来。履行这一协定规定的国际义务,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我国来说,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强化透明度体系面临挑战。《巴黎协定》要求所有的缔约方都要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透明度,对我国碳排放数据的统计精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未来可能面临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压力。根据协定规定,全球盘点的结果应为各方通过国家自主决定的方式更新或强化行动提供信息,我国等发展中大国届时将面临提高行动力度的压力。当前,我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发展阶段、现实国情、实际能力出发制定的,是有足够行动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未来进一步提高面临很大压力。

  三是实现控排目标需要加大投入。为实现控制全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必须加大对低碳能源的投资力度。国际能源署估算,在2030年底前需投资16.5万亿美元。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实现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替代需要大量投资。

  《巴黎协定》达成对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包括:

  一是落实《巴黎协定》有利于增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能力。近年来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逐步实现了由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到进入世界舞台中央的转变,为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气候治理体系做出了框架性安排,还有很多具体机制设计需要下一步继续谈判。继续参与落实《巴黎协定》的相关谈判,将增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的能力,深化我国与主要国家的对话和互动,是我国运筹大国关系、积累参与全球治理经验的重要机会。

  二是落实《巴黎协定》有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与经济低碳化进程。《巴黎协定》显示出本世纪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以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长期不变,清洁低碳能源将逐渐成为主流。落实《巴黎协定》的限排规定,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的低碳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智能电网技术、高级输电系统以及化石能源碳排放回收利用等低碳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是碳市场发展将面临重大机遇。《巴黎协定》将推动全球碳市场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与改革。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建立了碳市场。未来,各国碳市场之间将建立双边、多边链接,2020年后有望形成全球统一的碳市场。

  3 落实协定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

  为落实《巴黎协定》,切实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积极落实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推动制定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和路线图。为落实《巴黎协定》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我国需要以峰值目标管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环保、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到峰值,扎实推进建筑、交通领域节能降碳。同时,我国要在现有2030年排放峰值和低碳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审议提出我国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逐步实现全经济范围的减排或限排。

  二是健全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快推进气候变化立法进程,修改节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环保、林业、农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低碳发展的相关法律和配套规章制度。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设立低碳发展基金,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将低碳发展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巴黎协定》对利用市场化手段减碳也有要求,加快我国碳市场建设有利于抢占全球碳市场先机。未来,需要在总结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基础上,推动国务院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并力争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同时,探索融入全球碳市场的机制与措施。

  四是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基础研发、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国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运用财政、税收、价格和金融手段支持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加快低碳技术商业化进程。积极开展国际气候变化务实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的有利契机,加快推动我国低碳企业、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步伐。

  五是尽快制定有利于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巴黎协定》提出,要建立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路径的投资机制。要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也需要大量投入,动用大量资金。建议中央预算内设立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创新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及推广应用,支持低碳城(镇)、社区、园区和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作者单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相关链接

  各方对《巴黎协定》的评价

  《巴黎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和转折点。

  政府层面,各国政要高度评价《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取得国际政治共识。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巴黎协定》是气候变化的一场革命,巴黎实现了最漂亮、最和平的革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世界各国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巴黎协定》不仅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也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业界层面,不少从事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作的专家学者在强调巴黎会议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也反映《巴黎协定》在某些方面问题还远未解决。主要包括:一是强调《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2050年减排目标路线图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各国宣布的减排目标远不能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目前各国宣布的减排目标,大约为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所需削减量的一半。要想达到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必须到本世纪中叶减排70%~95%。《巴黎协定》只是描绘了未来的前景,但缺乏具体实施的路线图。

  二是气候变化资金支持问题有待进一步落实。虽然2020年前发达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援助,已在缔约方会议决定中得到确认,仍需要进一步落实。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贡献”所需的额外资金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也未得到满足。2020年后的资金来源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三是全球减排机制亟待完善。《巴黎协定》未对各国设定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并将大部分机制和约束延后至协议生效后审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协议的约束力。

  媒体层面,国外主流媒体对达成协议表示欢迎。一是强调《巴黎协定》在目标设定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法国《解放报》提出,《巴黎协定》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应当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这意味着196个缔约方有意愿进一步提升,并强调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二是《巴黎协定》为全球经济的低碳转型设定了路线图。英国《金融时报》提出,《巴黎协定》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机制性安排,发出了全球经济增长向低碳转型的明确讯号,未来气候与发展之间将进一步深化融合。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地球“发烧”防范需早
      编者按 自7月2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高温影响面积不断增加…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