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揭开沙尘暴神秘的面纱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揭开沙尘暴神秘的面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阿里巴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9

 

揭开沙尘暴神秘的面纱

    沙尘暴天气起源于大风扬尘天气,消亡时往往会形成沙尘(浮尘),并拌有剧烈的降温和降水天气。在沙尘暴形成前3~ 5天内,一般艳阳高照,气温陡增,沙尘暴发生的中午风和日丽,闷热如夏(最高气温达30℃以上),忙碌的人们,谁曾想危险正在悄悄逼近。强沙尘暴形成时,在下游5、6公里外,能看到天边隆起数千丈高的黄色“北极熊”云团。沙尘暴临近时,从地面到天空像海浪掀起高约500~3000米以上翻腾旋转的“沙尘壁”(或称“沙尘墙”),犹如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仔细观察“沙尘壁” 由于受光线变化的影响呈现上黄、中红、下黑三种颜色。当气势磅礴的强沙尘暴向前推进,在邻近1公里的地方就能听到沉闷的轰鸣声。

    强沙尘暴天气到达时,顷刻间10-12级狂风大作(已观测到的瞬间最大风速为25.0~55.0米/秒),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白天瞬间变成黑夜,电灯光线极其昏暗;待沙尘暴持续数分钟后,又变成棕红色,再过一段时间呈黄色。如果遇到沙尘暴加强时,沙尘云团颜色又会变为黑色,随后暗红色,最后变成黄色。沙尘暴天气减弱后所经过的广大地区,一般风力不大(或者无风),但是天空昏黄,沙粒或浮尘伴随“泥雨”从天而降,落到树木和作物叶子上,叶子由绿变成“土黄” 色;落到房屋上,房屋变成“土黄”色,落到河水里,河水泛起黄色涟漪……。

    影响沙尘暴形成 的原因很多,青藏高原 在数百万年前隆 起,阻挡了西南暖湿季风气流北上,形成了中亚和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这里 森林覆盖率低,大部分地表为 广阔的沙漠和戈壁,夏天是全年的雨季,而秋季到来年春季由于长时间降水偏少,持续干旱使裸露的地表土壤因没有水分补充,在风蚀、严寒和干燥的气候作用下, 为沙尘暴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每年一到春季,北方地区晴朗天气多,气温回暖增温快,一旦大范围裸露地表解冻,疏松的土壤细沙和尘土遇到高空强冷空气入侵,同地面异常温暖的暖空气相与,在特殊地理山脉环境的狭管效应作用下,便会激发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展(如飑线),形成剧烈的空气垂直对流,引起高空大风动量下传,促使地面大风天气进一步加强,这时10到12级的 大风刮起 的沙石和尘土,被挟裹到高空,虽然较大的沙石因地球引力作用不断落回地面,但是细小沙尘随上下翻滚的气流直上云霄,激发形成沙尘暴天气。一般冷暖空气活动越频繁、地表干旱覆盖率越低,则沙尘暴天气过程就多,危害也重。近年来随着 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少雨,河流和湖泊变小或干枯,特别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起的荒漠化日趋严重,沙漠化面积进一步扩大也是引起沙尘暴强度和频率增大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祸害当地,造福他乡”

    长期以来,有关沙尘暴的危害早已“罄竹难书”。但是,沙尘暴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贡献却始终鲜为人知。最新研究证明,沙尘暴形成的气溶胶在高空有全球循环的演变特点。撒哈拉荒漠尘埃伴随大风上升气流能漂移到7000公里以外的大西洋和南美洲的亚马 孙 地区, 中亚等影响中国的沙尘暴,能够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 以及1.0万公里之外的夏威夷 。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尘埃可输送降落到 3500公里外的新加坡。谁曾想,正是由于撒哈拉沙漠富含养分的尘土“入侵”亚马孙河流域,才是她形成了广阔富饶的热带雨林,而不是一望无垠的草原;中亚沙尘暴所提供的尘埃,形成了夏威夷与阿拉斯加之间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这些尘埃中含有大量的铁,有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促进了大量鱼类的繁衍。大气中大量含有沙尘微粒不但能缓解下游地区酸雨危害程度,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因大气凝结核的增多使下游地区降水量增加,而且铁、钙等沙尘对海洋的生物链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日本科学家观测研究认为,黄沙作为日本过冷却云的冻结核,对形成降水起到重要作用。黄沙冰晶核带有碱性,对防止韩国、日本酸雨的产生起着积极的中和作用。目前,有关沙尘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并在大范围内输送和沉降,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和海洋沉积物的贡献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杨文斌:使用新技术 抗衡沙尘
    专家会诊:今年沙尘暴为何如
    如何以科学态度对待沙尘暴
    沙尘暴与沙漠起源
    沙尘暴有助于减少酸雨
    孙鸿烈院士提出今后沙尘暴研
    沙尘暴频发拷问防沙治沙执法
    沙尘暴启示:日本的沙尘与中国
    寻找沙尘暴的根源:阿拉善荒
    沙尘暴: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