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沙区治理路在何方?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沙区治理路在何方?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牟景君 贾…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9

  牟景君 本报记者 贾红路

  我省治沙造林每亩直接成本约260元,而国家对治沙造林每亩平均投入资金不足百元,在治沙造林方面我省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为完成每年的三北工程任务,一些地方和群众已经出现了负债造林的现象

  黑龙江,素以黑土地和涛涛林海而闻名,然而如今,昔日肥沃的黑土地正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在我省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嫩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使当地政府和百姓意识到防沙治沙的迫切和必要。

  通过固沙造林,我省沙区的森林覆被率已由建国初期的不足2%%提高到9.39%%。而眼下,治沙并不仅仅意味着造林绿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广开思路,让生态治理与百姓的经济生活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展科学治沙,使治沙工作和成果更具长久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已成为生态学者和沙区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面对新问题需变矛盾为互补

  嫩江沙地范围内的9市县是我省主要的农牧生产区。这里的人们一方面要面对风沙的侵袭,又需要在日益贫瘠的土地上继续耕种、放牧维持生活。改善沙区的生态环境需要民众的紧密配合,如何才能在治沙的同时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我省西南部生态脆弱地区近几年大量增加的牲畜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根据林业部门统计,目前我省沙区草原沙化面积已达25.7万公顷,占沙区草原总面积的41%%,如何协调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杜蒙、林甸、富裕等地,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广舍饲精养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在与我省相邻的内蒙古,针对牛羊啃食草原,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政府部门要求养殖户种植一种可做饲料的灌木品种,收获后由饲料加工厂统一收购,加工成科技饲料后再卖给养殖户。此举有效缓解了当地林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解决了牛羊养殖的饲料问题。

  如何使农民既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而又不因造林而减少经济收入。为了鼓励农民造林积极性,目前林业部门在造林过程中已经开始大力推广樟子松、山杏、大果沙棘等生态经济树种,使参与造林的群众和部门得到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其实生态经济型治沙模式并非新事物。早在十几年前,我省泰来县就成功探索出了庄园式生态经济型治沙模式区,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龙江县等县区又先后摸索并创造了产业化治沙、立体开发模式等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沙模式。这些模式代表了我省沙区政府和群众防沙治沙的成果和智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有些老方法已经无法与新形式相适应时,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新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出路。

  沙产业前景美好待开发

  “眼下,国家林业局已经成立了沙产业协会,作为我省一些沙区市县也拥有很好的沙区特色产品,不过因为规模小以及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这些好东西如今还没有打开本应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没有真正形成我省独特的沙区产业。”采访中,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克杰道出了他的思考。

  的确,沙区经济在我省也并非新鲜事物,到过我省泰来的人,恐怕都品尝过当地自产、自制的甘甜、淳美的红小豆汁,而龙江县的小米则远近闻名,还有保健和药用价值极高的沙棘果、山杏,而这些好东西被深锁“闺房”,这说明我省沙区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的初级阶段。沙区经济的产业化进程还相对滞后。

  杨克杰认为,如果能结合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型林业,我省沙产业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是一个拥有很大潜力的特色产业群。如正在建立中的杨树、落叶松用材林基地;或者依托那些产业链完备的大企业,发展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像沙棘、山杏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生态经济型灌木林基地。还有利用林下空间开展的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果间作等。如果这些特色产业群都能蓬勃发展,那么一个覆盖我省整个沙区的沙产业体系也将枝繁叶茂,治沙同时还加快了效益型林业的发展。

  治沙不仅需要“胡杨精神”

  与风沙抗衡,既需要人类有千年不倒的胡杨精神,还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治沙成果的最大化。近年来,针对沙区气候、土壤、立地条件等特点,我省林业部门在造林治沙过程中先后推广了“三大一深”、“泥浆造林法”、“容器苗造林”、“多树种混交造林”等一批适用技术,这些技术的科技推广率目前已达90%%以上。

  做好科技文章,是科学治沙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一些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科技治沙传统同样悠久。例如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的沙土地带,因为沙漠中水贵如油,在沙土中种活一棵树的代价非常昂贵。为此,当地政府就在外地运来的土壤上植树种草,进行滴灌,由此大大降低了治沙成本。

  美国人从外地运土降低植树成本,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很多科技成果在最初阶段都是萌芽于一些看似荒诞的奇思妙想。从去年开始,我省龙江县的不少地块都种上了一个新的树种,这就是由樟子松和红松嫁接而成的红松干果树。据科研人员介绍,这种新树种的根和枝干是樟子松,而树冠则嫁接红松,结的果实也是红松的松塔。这样一来,它既具有了樟子松的耐旱性又具有了红松的经济价值。据悉,樟子松的树龄一般可达到几百年,红松收获通常是5年2收,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粮食作物,而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其结果量也会逐年提高。

  2001年,国家就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我省至今尚无配套法规,亦应加快立法进程。

  广开财路破解资金“瓶颈”

  沙区造林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近年来,资金短缺一直是林业部门和各级政府造林治沙的一个难题。根据林业部门估算,目前我省治沙造林每亩直接成本大约260元,而国家对治沙造林每亩平均投入资金还不足百元,在治沙造林方面我省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再下一级的沙区政府也普遍财政困难。为完成每年的三北工程任务,一些地方和群众已经出现了负债造林的现象。显然,这样的情况对于防沙治沙的开展是不利的。

  为缓解资金压力,不少沙区政府引入民营资金参与治沙绿化。像股份造林、抵价承包甚至无偿赠予等多种方式造林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由于近年来木材市场价格高仓,承包造林有账可算,很多民营资金也愿意参与造林。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这几年三北防护林80%%的工程资金就来自民间。这说明吸纳民间资本造林治沙已经渐成气候。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关部门正加紧制定新的政策,更进一步放宽林业政策,转换经营机制,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承包、租赁或进行股份制造林,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保持治沙造林政策的长期稳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土壤污染应立法治理
    小型人工景观水体的治理方案
    中国海洋污染治理调查:近海
    我国铅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信奉人定胜天成我国荒漠化治
    EWP高效污水净化器在造纸污水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
    地方发展应与治理污染相结合
    应立足本土生物多样性治理生
    3种水生漂浮植物处理富营养化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