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正文 | ![]() ![]() |
|
|||||
| |||||
防治荒漠化:人类共同的责任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虎三 文章来源:绿色中国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7 | |||||
我国防沙治沙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乱垦滥挖、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行为有增无减,使土地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专家说,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公里7人和20人,而我国同类地区许多地方的人口密度严重“超标”,个别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人。人口压力和利益驱动导致了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不合理用水等行为,加重土地沙化。据统计,荒漠化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至12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300%。受荒漠化危害,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公斤。 为了应对土地荒漠化,中国政府确定了防沙治沙新目标:力争到2010年,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重点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完善生态防护体系,使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荒漠化地区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目前中国土地沙化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中国正加快推进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拓表示,中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在21世纪初期,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7924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目前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开始出现净减少,遏制了沙化土地扩展的势头。 虽然全国土地沙化趋势总体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区土地沙化仍继续扩展。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治理难度依然很大。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加强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中国政府将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全力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防沙治沙工作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全面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控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继续建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不同沙化类型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沙区农民收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坚持严格执法,规范防沙治沙行为;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防沙治沙活力;搞好监测预警,提高防治决策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加快防沙治沙的步伐。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享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比较发达的沙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有明显改善,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作出贡献。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治荒漠化 固沙新技术为荒漠化治理提供 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 {原创}山洪灾害频发 伊犁河谷 关于构建滨海新区生态安全预 努力实现从“沙逼人退”到“ 数据表明全球每年荒漠化经济 治理荒漠化,以色列有办法 沙尘暴是个循环系统 地表尘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20003010510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