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电子废物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我国打造示范基地 求解电子垃圾回收困局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国打造示范基地 求解电子垃圾回收困局
作者:孙茂勇等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4

 

  正当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等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以及产业化问题头痛不已的时候,记者近日却从汕头市潮阳区政府获悉,国家信息产业部在11月9日已正式批准将曾被媒体口诛笔伐的贵屿列为“全国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处理示范工程”。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记者立即赶到潮阳区贵屿镇进行深入调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贵屿镇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而对中国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处理产业化来说这可能就是一条出路。

  而对于产业升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所所长王景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贵屿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无害化和规范化。

  13年拆解电子垃圾二千万吨

  目前中国正在迎来家电和电子产品报废的高峰期,但是关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产业化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至今仍在试点和征求意见,产业化还处于准备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屿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处理产业化却在争议中进行了几十年,其标本的价值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部贵屿收旧利废史几乎就是贵屿的经济发展史。从当初上门收购鹅鸭毛、废旧锡铜起步,发展到目前数十万“大军”从事废旧物资回收,贵屿镇收购废旧物资已长达五六十年的时间。在国家发改委正在为废旧电子产品处理进行试点和准备专项资金时,贵屿却在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发地走出了一条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产业化道路。

  记者了解到,对贵屿人来说,电子垃圾带来的无疑是一座“矿山”:2003年全镇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回收拆解加工行业产值6亿多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90%,交纳税收800万元,占工商税的90%以上。拆解业的繁荣,成就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贵屿有着惊人的废旧电子电器产业规模,全镇300多家民营企业中3/4以上从事废旧物资的回收、拆解和加工,从事拆解和回收加工环节的作坊式经营农户5500户,全镇从业大军达5万人以上。

  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在过去13年的时间里电子废弃品的拆解加工总量高达2000多万吨。有专家认为,无论从拆解规模还是回收加工的总量,贵屿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基地。

  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贵屿赖以成名的完整而又“原始”的电子垃圾回收产业链,其精细的分类拆解和深加工水平、稳固的有3000多人的回收销售网络令外地人惊叹。

  变堵为疏

  政府打造拆解示范基地

  过去由于国家在废旧电子电器物回收方面的政策尚未配套,堪称国内规模最大的贵屿废旧电子电器拆解业因为缺乏合法身份,长期处于“地下”发展状态。现在情况正在好转,今年7月,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对贵屿废物处理,能否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角度‘变堵为疏’”。

  此后,国家发改委专门针对贵屿电子废物拆解处理规范发展问题发函给省经贸委。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李静司长率有关专家深入贵屿调研后认为,贵屿已经具备了资源再生产业基础。但由于拆解业家庭作坊多,规模化、规范化企业少,贵屿要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如何进一步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同时令贵屿对前景充满希望的是,目前省环保局已同意在该镇设立粤东国内废旧电子电器拆解中心,省政府已按国家发改委意见上报全省资源循环型产业规划,把贵屿申报为全国再生资源产业化基地试点。贵屿镇方面认为,此举不仅会促进贵屿这项产业的规范和不断升级,而且能为我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有效回收、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探索方法和途径。贵屿的产业集群效应将有效促进产业升级。

  据悉,面对电子垃圾困局,目前贵屿镇已经出台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规划。从现在到2007年首期规划设立废旧五金电器、电线电缆和塑料以及废旧电子、线路板、电源板两个拆解处理区和滤网集中处理厂、贵金属加工厂和污水处理厂等3个防治污染工厂,同时建设电子产品专业市场、再生塑料专业市场两个配套市场,还有五金、电子产品深加工企业园和1个科技研发中心;第二步是从2008年到2010年推进废旧回收产品再生资源深度开发,实现工厂化、基地化和规范化回收处理。最终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使企业结构更加合理,形成年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00家,组建两家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让80%的企业通过资格认证。

  贵屿经验是否可以复制?

  难题一:环境污染如何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贵屿这种自发的低成本的不计后果的产业化在给贵屿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环境污染。专家告诉记者,低水平的产业化效率很低,同时也造成了很多宝贵资源的浪费。

  据了解,由于当地从事电子垃圾处理的人们用简易方法或化学药物提取重金属,村前屋后用煤炉随意烧烤电路板提取电子原件,无回收价值的大批废物残渣随生活垃圾一起到处堆放和焚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大量采用焚烧、酸洗等方法提取重金属,废气、臭味、废液造成了当地环境秩序的混乱和生态恶化。

  虽然当地政府对一些非法的不规范的回收行为采取了“堵”的方式,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采用“打游击”方式偷烧提炼的现象还是无法杜绝。在这样的情况下,潮阳区委书记王扬泽向记者坦言,“如果继续走老路,要么等着被政府封杀,要么被其他地方挤压、淘汰。”如果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丢掉环保,贵屿是死路一条。出路在于规范化经营、走专业化、环保型的产业升级之路。

  在当地政府制定的产业升级路线指引下,“中国最大的垃圾之城”的形象正在改变。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往日随处焚烧废物的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酸洗提炼贵重金属的原始手法也明显少了许多,在该镇成片的用于拆解回收的临时设施已逐渐被道路和绿化所代替。“两年前,连镇政府门口也搭建满用于拆解的临时工棚,现在不仅全部被拆除了还搞成绿化。”镇委书记黄銮文的话语中流露出一种欣慰。

  难题二:低水平产业如何升级?

  但产业如何从根本进行升级呢?王景伟曾专程赴贵屿进行实地调研后认为,贵屿基本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但整体就像个大的工厂,下设多个车间。”王景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贵屿的电子垃圾回收产业虽然在工艺上存在一定问题,但已经具有产业链优势,制成品也形成了成熟的销售网络。

  对于贵屿的出路,王景伟开出这样的“药方”:走无害化、正规化、产业化之路。他说,无害化是贵屿未来发展的关键,必须把污染性的作业集中处理,配备相应的环保措施;其次就是规范化,在技术上、方法上要提高,国外比较好的工艺、环保设施要引进、借鉴。同时,在拆解业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后,应该积极争取电子废弃物的进口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他还用这样一个例子来描绘贵屿的发展:蹲在地上拆解,只能是一个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如果工人能坐在板凳上在台面上拆解,把工棚变成车间,实现产业化加工的档次上去了,拆解工序也就可以变成了生产线。他认为,贵屿离规范化并不遥远,关键是经营者的意识要改变。

  难题三:贵屿经验能否整体推广?

  专家告诉记者,贵屿其实在无意中率先进入了电子垃圾处理领域,而且电子垃圾处理符合当地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但贵屿的模式能否复制呢?

  据悉,作为家电产销大省,广东来自废旧家电的报废压力也是很大的。据相关调查显示,我省近几年电子电器废弃量逐年增大,2002年达到1500万台,2005年将达到2000万台,2010年将达到近4000万台。面对如此大的压力,贵屿问题能否解决得好尤为关键,也有一定的示范性,而贵屿现在已经具备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经验也同样值得借鉴。

  “如果贵屿的问题解决得好,广东废旧电器回收将有一个好的去处。”王景伟向记者表示,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处理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其资源化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尽管电子废弃物有一定的危害,但回收的价值比较高,这个产业对发展循环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原料相对短缺的今天,废弃物处理的好坏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竞争,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但也有专家告诉记者,贵屿的产业化基础和产业模式是在没有任何政府资金投入,而且是从地下走到地上的演变中形成的,与国家有关部门在青岛、浙江等地进行试点的环境截然不同,所以其产业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只能借鉴其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经验,而不能整体推广。

  最大掣肘:政策不健全 资金更短缺

  贵屿拆解业现存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软肋:经营分散,管理不规范,大型企业少,家庭作坊多,以及工艺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低,重点污染源污染得不到根治。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关键在于政策引导和强制改变。

  但政策的不健全和资金的匮乏成为摆在贵屿政府面前的难题。“政策的原因也使贵屿产业升级面临严峻挑战。”贵屿镇领导告诉记者,由于国家在废旧电器回收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高成本条件下,难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实现现代化拆解、分类、加工生成再生资源,只能采用人工拆解的原始办法,低水平处理加工,势必带来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同时为了解决货源问题,贵屿方面建议,政府给予定点收购和定点拆解处理,同时对符合定点进口条件的企业给予资格。

  此外,示范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的公共设施、环保设施、技术研发以及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显著的回收项目的建设自然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也是财政实力并不强的贵屿所无法承受的,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孙茂勇 郎朗 通讯员 李锡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正规企业不
    中国胃口?废旧金属回收中的
    中国经济周刊:资源再生的时
    电子垃圾污染环境立法探讨
    “电子垃圾”中75%是能回收“
    电子垃圾之城调查:欧盟指令
    目击台州电子垃圾业
    电子垃圾,谁为你“倾倒”?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促进
    硬盘回收环保无忧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