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电子废物 >> 文章正文 | ![]() ![]() |
|
|||||
| |||||
用科技手段消除“电子垃圾” | |||||
作者:本报记者…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4 | |||||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融入,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只是“纸上谈兵”。如今,办公自动化了,叫OA;管理自动化了,叫ERP……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乃至电子教育等等等等,都被打上了“e”的烙印。在这个时代,信息化不胫而走,尽人皆知。与此同时,在我们因科技的发展而欣喜若狂的时候,科技的“影子”也一同来到我们身旁,因此而带来的污染———电子垃圾。所以,在我们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更需要消除随之而来的科技的“影子”,清理电子垃圾,还人们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 什么是电子垃圾?所有废旧后的家用电器、电脑设备及打印机、复印机、手机和各种电池,如果处置不当,都会成为电子垃圾。其中,废旧家用电器中就含有: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等6种有害物质;而每台电脑则含有3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当然,电子垃圾的前题是废旧和废弃,随后则是如何处置,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怎么处置? 谁来处置?今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环境管理公告”,内容包括: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企业和维护服务企业以及大量使用电子电器设备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电子废物的生产量、流向、贮存及处置等详细资料;凡产生含有废弃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联苯电容器等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将所产生的电子类危险废物提供或委托给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处置;禁止使用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装置处理电子废物……由此可见,国家对电子垃圾处置的重视,并预示要将此“根除”。 也许政府机构的废旧电子设备在统一管理下回收了,而流传于民间的很大一部分废旧家用电脑、家用电器又流向了何方?大多只有一个途径———沿街游荡的小商小贩,他们多半把电子垃圾用硫酸腐蚀后,将大量有害物质肆意丢弃或排入河流、渗入地下,造成了更大的环境污染。至此,我们建议政府成立相应机构进行统一回收、统一处置。我们更倡议所有高科技企业都行动起来,在带给大家科技产品的同时,更应该给人们带来绿色、带来安全。 其实,早在今年7月,欧盟就颁布了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法令,不仅要求各成员国在3年之后不得投放含有上述6种有害物质的新电子电器设备,而且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打印机、CPU、主板机以及手机等的厂商,必须在2005年以前建立完整的分类、回收、复原和再生使用系统,并且必须负担产品回收的责任。如今,国际上流行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明确规定:生产者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负责,还要对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负责。可以说,消除电子垃圾,既是政府行为,更是企业行为。 而与此同时,我们一边建议政府主导、科技企业担纲来处置电子垃圾乃至生活垃圾,更鼓励有更多的企业和人走出来,一同为消除电子垃圾、生活垃圾,再造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献策出力。 最近,上海天南垃圾处理工程公司利用自行开发的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可将果皮、废纸、塑料袋、沙石等生活垃圾,经加工处理后,变成了环保建筑装饰材料; 兰州爱德华实业公司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利用废旧塑料炼制高品质汽油、柴油的技术———废旧塑料油化成套技术及设备。通过这项技术生产出的汽油和柴油不仅符合国家标准,而且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在中国高校科技网的支持和孵化下,由清华大学技术入股的山东德州清大鲁晶科技开发公司开发出了“铅酸蓄电池超级复原技术”。它不仅可以对各种国产、进口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复原活化,对通信、金融、电力等行业的固定电池组更是“情有独钟”,而且其恢复率高达96%以上。 可见,今后还会涌现更多的科技企业,以科技的手段消除因科技带来的污染。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正规企业不 中国胃口?废旧金属回收中的 中国经济周刊:资源再生的时 电子垃圾污染环境立法探讨 “电子垃圾”中75%是能回收“ 电子垃圾之城调查:欧盟指令 目击台州电子垃圾业 电子垃圾,谁为你“倾倒”?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促进 硬盘回收环保无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