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从天而降的杀手——酸雨威胁中国
中新网9月22日电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中国的酸雨区面积在急速扩大。最新一期《瞭望》文章指出,目前,中国青藏高原以东、长江干流以南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中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中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61.8%的南方城市出现酸雨,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南方城市酸雨频率超过90%。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
酸雨降落到地面后得不到中和,可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水体酸化可能改变水生生态系统,同时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和发育。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也会被溶解到水中,毒害鱼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上。酸雨会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酸雨会损害植物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此外,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会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古希腊、罗马文物遗迹、印度泰姬陵的损毁加剧,美国东部约3500幢历史性建筑和1万座纪念碑的损害,罪魁祸首均为酸雨。
酸雨还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一是经皮肤沉积而吸收;二是经呼吸道吸入,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原先就有肺部疾患,特别是年幼的哮喘病人受酸雨影响最为明显;三是来自地球表面微量金属的毒性作用。酸雨沉降于地球表面后,受地质因素的影响,会从土壤和岩石中溶滤出来一些金属,其中至少有铅、汞、铝三种,这是酸雨对人类健康最可怕的潜在危害。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酸雨属硫酸型,燃煤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按照目前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预计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2800万吨左右,超过大气环境容量约1600万吨,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酸雨中硝酸根离子的比重有所上升,这一方面和机动车数量剧增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未对固定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有关。中国环境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到2010年,中国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2100万吨以上。由此可见,未来的酸雨污染可能将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发展。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