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湿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作者:赵晓平 康梅芗 …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4

       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长期以来过度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缺水少绿、风沙干旱的自然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吃尽了苦头。近年来随着全省生态兴省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湿地”这个原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稍显陌生的词汇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提起,从上到下对于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力度正在加大。2009年12月23日,山西省林业厅在太原组织召开建立湿地公园申报材料评审会,新批了 17个湿地公园。目前各市、县林业局正抓紧编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尽快组织实施。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湿地似乎与山西不搭界。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资料显示,山西湿地类型比较齐全,除滨海湿地以外的其他类型湿地都有分布,只是面积比较小。统计表明,全省湿地面积约36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2.35%左右,低于全国3.77%的平均水平。

       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张福计多年从事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他告诉记者,山西湿地孕育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湿地高等动物100多种,如大家熟悉的灰鹤、天鹅、大鲵(俗称娃娃鱼),还有蛙类、各种鱼类等,还有水资源、生物资源、农地储备资源、泥炭及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等。全省分布的湿地生物资源有湿地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及湿地植物。目前,山西运城湿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天鹅和灰鹤在全国最重要的集群越冬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和遗鸥也有少量种群在此越冬。山西中北部地区湿地还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在国内的重要繁殖地。每年途经山西湿地迁徙的雁鸭类等水禽达数万只之多,是候鸟重要的迁徙通道。

       湿地对气候的调节和改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山西省湿地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分管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湿地保护等方面的省林业厅副巡视员姚文达介绍,目前山西建起了3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包括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桑干河自然保护区、广灵黑鹳自然保护区等,其他自然保护区中也有不同面积的湿地得到了保护。省政府在2008年启动了汾河流域湿地保护恢复工程,目前正在实施阶段。现在山西省湿地立法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等待省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正在分步实施中。

       当前,山西省湿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湿地保护法规规章体系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随意开垦、侵占湿地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违法向湿地排污、随意改变湿地用途的势头还在蔓延,直接后果就是本来就很珍贵的湿地大量消失。山西省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有湿地面积约50万公顷,截至目前,只剩下约36万公顷,减少了近1/3。而煤炭的无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也是造成湿地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比如永济市的伍姓湖,现在的面积已不足过去的1/3,宁武县的马营海高山湖泊群多数已经干涸,运城北门滩湿地基本消失,雁北盆地的沼泽湿地大量退化,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打开门,就能闻到自然的味道。近年来,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极具地域风情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声名鹊起,俨然成了杭州市的一张亮丽明片。湿地公园开始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显而易见,山西省湿地公园建设和兄弟省比起来差距很大,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部分市县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对城镇周边的河道治理和湿地保护治理中规划了一些湿地公园项目,但尚未作出具体规划。一些城市园林部门建立或者正在准备建立以湿地景观为主的公园,但均未按照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湿地公园规划进行功能区划。从实际情况看,城市湿地和城镇周边湿地公园的建立也很少能符合现行湿地公园规划的标准,湿地公园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在采访中,姚文达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湿地公园建设的现状,山西省将加快各类湿地公园建设的步伐,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各地新农村建设及改善人居环境工程的总目标,在摸清全省湿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抓紧作出全省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尽快建立一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促进山西湿地保护工作的发展。

       据了解,山西省湿地公园建设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珍稀物种的栖息地、防止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人工适度干预,促进湿地修复与重建湿地生态景观,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因此鼓励在湿地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显著的湿地区域规划建立湿地公园,在具有生态恢复可行性的退化湿地区域采取拯救性生态恢复措施并建立湿地公园,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加强湿地区域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以湿地保护为重点,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山西省湿地公园发展规划,2009年~2010年,规划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处、地方湿地公园15处~20处;2011年~2015年,规划建立国家湿地公园6处、地方湿地公园30处~50处,同时开展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全省湿地公园主体框架;2016年~2030年,规划建立国家湿地公园7处、地方湿地公园30处,开展和完善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湿地公园体系。

       具体地讲,就是在汾河流域建设马营海高山湖泊国家湿地公园、太原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临汾滨河国家湿地公园、侯马香邑湖国家湿地公园、太谷县东沟国家湿地公园、晋中市榆次区明珠国家湿地公园;在晋西黄土高原地区建设右玉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孝义张家庄国家湿地公园;在桑干河流域建设朔城区东榆林国家湿地公园、浑源县神溪国家湿地公园、左云县十里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漳河流域和沁河流域建设沁县北海国家湿地公园、长治市国家湿地公园;在运城市黄河谷地建设垣曲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另外在这些区域以及滹沱河、洮河、清漳河流域,还将建设若干地方湿地公园。

       目前,山西省湿地公园建设中,基本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如朔城区恢河省级湿地公园,当地政府已经投资了2亿多元,经过几年的建设,湿地公园已经初具规模,湿地景观得到了很大改善,湿地保护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介休市政府投资建设的汾河省级湿地公园,也已经投资了6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建成之后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的好去处;平遥县惠济湿地公园,从去年秋季就开始规划建设;晋中市榆次区田家湾省级湿地公园,除政府投资以外,引入了企业合作开发,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建成之后将和乌金山森林公园遥相呼应,对当地的旅游业是锦上添花。其他地区的湿地公园建设也在加紧推进,如垣曲县古城湿地公园、文水县世泰湖湿地公园、安泽县府城湿地公园、沁县北方水城湿地公园等等。

       姚文达告诉记者,根据湿地公园的基本特点和属性,公益性湿地公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本原则,经营性湿地公园建设采取“谁开发、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湿地公园建设,特别是那些可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经营性项目,可以采取社会捐助、企业和个人投资入股、经营权承包经营、合作开发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辟资金渠道,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步伐。从现在看,当地政府的积极性颇高,建设力度也较大。今后,省里将逐步分批对各地的湿地公园建设在管理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监测等方面给以适当的支持,促进湿地公园的健康有序发展。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编者按   2002年,白鳍豚“淇淇”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在期盼…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