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作者:吕植等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4
  编者按

  2002年,白鳍豚“淇淇”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在期盼,长江里能够再发现更多的白鳍豚。2006年,六国科学家在长江进行了长期调查,没有发现白鳍豚的踪影。他们发现,连过去数不胜数的江豚,也只剩下2000只左右。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组长龙勇诚2008年在昆明与本报记者闲聊时,担忧地说,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有一种灵长类动物要永远地消失。

  2010年,中国的虎年到来时,许多人发现,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没在野外看到华南虎,而东北虎的数量也降到只有10只左右。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潘文石一直担忧中华白海豚、白头叶猴会很快丧失栖息地。当年和他一起研究大熊猫的吕植,如今已经成长为旗帜鲜明的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相信,所有的物种都和大熊猫一样珍贵,所有的物种都需要人类精心保护。

  整个2010年,都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也许在这一年里,我们要好好想一想,作为人类,该如何与每一个珍贵的生命和平相处,如何把它们的生命当成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生命当成它们的生命。

  吕植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

  “社区保护地”促进文化认同

  生物多样性既有普适性,也有奇特性——也就是说,别的地方有的物种,你所生活的地方也可能有;而某些物种只在某些特定的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下生存。

  作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根据不同的治理结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保护地、共管保护地、私人保护地和社区保护地。其中,社区保护地由社区拥有或管理。在全世界范围内,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这样单纯由社区管理的森林保护地总面积可能达到4.2亿亩,接近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1%。目前,社区保护地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视为促进原住民社区发展和文化认同的手段之一。

  在中国一些地区,如果形成了特有的自然保护传统,也就形成了众多事实上的社区保护地。例如,已经被社会关注的藏族“神山圣湖”、傣族“龙山”和彝族的“神树林”等,这类保护地以传统文化和信仰为基础,实现了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结合,并满足社区自然资源的使用。在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系开展的调查中,光四川省甘孜州,就有当地人信仰的神山1400座,总面积达510.4万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33%。

  社区保护地不单纯以“自然保护”为目的,而是以当地社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从而实现社区从保护中受益的目的。

  以中国自然保护的明星物种——滇金丝猴为例,为了保护它,地方政府投入不少,先后在其栖息地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即便如此,在国家灵长类专家组组长龙勇诚教授调查到的13个滇金丝猴猴群中,仍有6个猴群完全在保护区外,两个在保护区周边。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已经成为滇金丝猴保护的关键,云南省德钦县巴美村就是这些社区保护地中的一个。巴美村位于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交界的佛山乡,2006年开展的滇金丝猴种群调查确认,在巴美后山栖息着约80只滇金丝猴。但作为滇金丝猴的模式标本原产地,巴美却没有自然保护区覆盖。为此,当地政府与一些保护组织共同启动了“特许协议保护”项目,探索利用“集体林权”改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工程和志愿碳市场的契机,通过社区承包林地,利用传统方法开展自然保护工作,建立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社区保护地”,获得社区发展机会。

  最近开始兴起的森林碳汇项目,或者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也有可能给保护区减贫带来新的希望。森林碳汇指的是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其在大气中的浓度。以森林为核心的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目前实施的CDM框架中,只有造林项目和再造林项目才能获得碳汇,森林碳汇并没有成为CDM的重要部分。在“减少因发展中国家砍伐森林导致的排放”计划(REDD)中,哥本哈根大会将森林碳汇放入到碳贸易的蓝图中,因此森林碳汇很有可能为社区保护地带来新的资金支持,并为社区提供新的收入来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呼吁REDD机制重视土著居民的权益,并建议把社区保护地作为一个方向——毕竟,全世界社区保护地的面积几乎等同于正式保护地的总面积。

  李强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欣赏自然之美察觉自然之痛

  生物多样性其实很具体,有人说这个词不好理解,过去我也这么认为。所谓生物多样性,其实就是你身边的生态系统的各个细节,包括鸟类、植物、兽类和微生物。这些物种混搭在一起,组成小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看似一样但又有很多不同,形成生态景观的多样性;这些物种相互之间协同进化后,会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变数,形成遗传的多样性。

  得到这些认知对我来说简单而自然。10多年前,我开始跟随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观鸟。“自然之友”组织的第一次观鸟活动是在1996年,现在全国已经有10多个城市有观鸟活动,可以说不少人从这个平台认识到了身边的美好自然,也体验到了什么叫生物多样性。2002年,“自然之友”又组建植物组,带领爱好者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后来,又开始组织大家去认识山水和湿地……逐渐地,一个本地人观察本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求知活动在全国慢慢成型。

  开始时大家有些担心:全世界的鸟类近10000种,全中国的鸟类也有1300种左右;全世界的植物种类就更多了,中国至少也有几万种,怎么去认识这么多物种?如何发现这些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联?

  时间长了,大家慢慢明白,其实任何人只需要做两件事就会体验到生物多样性之美:一是就地观察自然,你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你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大量的自然细节在呈现美好;二是持续观察自然,想认识最常见的留鸟麻雀,光看一两眼是不行的,想认识早春植物紫花地丁,不观察十年八年也不可能了解它的秘密。

  我现在不敢说自己是鸟类专家,但这10多年来,我们“自然之友”观鸟组几乎每周都在天坛公园和圆明园公园观鸟,同时也组织到北京松山保护区、河南信阳董寨、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湖南岳阳东洞庭湖等地观鸟,大家以鸟类为了解自然的通路,慢慢地理解了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所在。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出现的诸多危机,与人们太不了解自然界有很大关系:因为不了解,伤害了自然也不以为然;因为不了解,遇上物种伤害事件也不知如何对待;因为不了解,整个法律体系都缺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响应能力……

  如果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我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起去观鸟,一起去认识植物,一起去“乐水”,一起去登山——只有欣赏自然之美,才能察觉自然之痛。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编者按   2002年,白鳍豚“淇淇”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在期盼…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