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3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780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宁夏平原西北边缘贺兰山的中段,跨石嘴山、平罗、贺兰、银川、永宁五个市、县。西坡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坡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段为贺兰山的主体。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座落在北温带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中部峰峦重叠,沟谷狭窄,地形险要,两端坡缓而干旱,海拔在1400~3500米之间,主峰位于苏峪口北部的俄勃疙瘩,海拔3556米。它阻隔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成为北疆的屏障(图1)平均温-0.9℃,年降水量420毫米,并随海拔上升而递增。无霜期129天。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山麓~2000米为山地灰钙土;2000~2600米为普通山地灰褐土;2600~3100米为中性山地灰褐土,31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

 


  图1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90种,植物区系组成不仅丰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而且分布有显著的规律性。

 

(1)1900米以下为山地灌丛林,有蒙古植物区系的蒙古扁桃、沙冬青、蒙古莸等。

(2)2000~2400米主要成分为华北区系植物,如油松、虎榛子、矮卫矛等。

(3)25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区系植物,如青海云杉、高山、柳类(图2)。


  图2 高山柳

 

保护区植被从下向上垂直分布序列为:

 

(1)海拔1500米以下为山麓草原化荒漠带

(2)海拔2000~2400米为油松、山杨混交林,有时有青海云杉、白桦、杜松、山柳等树种混入。

(3)海拔2400~3000米为青海云杉纯林(图3)。

(4)海拔3000~350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图3

 

森林中青海云杉林占林区面积一半以上。

贺兰山特有种和特有变种10种,如斑子麻黄、贺兰山棘豆、单小叶棘豆、贺兰山麦瓶草;特有变种,贺兰山稀花紫莲、贺兰山翠雀花、紫红花大萼铁线莲、大叶细裂槭、贺兰山丁香等。此外,贺兰山也是模式标本产地,从这里采集、命名的植物模式标本有33种。

本区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沙冬青、野大豆、蒙古扁桃、贺兰山丁香、四合木、黄芪等。

 

四、动物资源

 

贺兰山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兽类42种,鸟类81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4种。

珍贵稀有动物共14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麝、金钱豹、黑鹳、蓝马鸡、石貂、胡兀鹫、兔狲等。经济动物有80种,毛皮动物10种如石貂、赤狐等,革用(羽用)动物13种,肉用12种,药用35种。有害动物18种。

 

蓝马鸡——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图4)

 


  图4

 

贺兰山鸟类中,最著名的要算蓝马鸡,蓝马鸡生活在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部分,多栖息在海拔2100~3700米的森林中。在蓝马鸡分布区,贺兰山可能是最北限,贺兰山以北,到目前尚未发现蓝马鸡的踪迹。

 

蓝马鸡鸟纲,雉科,雄鸟体长近1米,通体羽毛呈蓝灰色,耳羽簇白色。中央尾羽蓬松如马尾,分披于两侧而下垂;外侧尾羽基部白色。雌鸟较小,平时10~30只结成小群,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五、保护意义

 

1、贺兰山高峻的山势、茂密的密林,能削弱和阻挡西北寒流及流沙的侵袭,对保护水源有一定作用。

2、汇集了青藏、华北、蒙古三大植物区系,是具有很高价值的科学研究基地。

3、贺兰山发现的冰碛层,证明7亿年前贺兰山曾遭受过寒流侵袭。

4、贺兰山的磷矿是由一类小甲壳动物群“三叶虫”出现成矿的,说明寒武纪这里是一片海洋。
  
5、保护区的小滚钟口一带林木苍翠,溪水涓涓,是贺兰山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地。这里还保留了一些古代建筑的庙宇,如:小洞天、兴隆寺、老君堂等。还保留了不同年代的民族岩画(图5)。


  图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