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7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建立,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473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秃杉林及其生境、水源涵养林。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微弱切割的台状中山、中等切割的波状中山和强烈切割的脊状中低山和低山。山地坡度较陡。雨量充沛,降水日、云雾日较多,日照少。年均温随海拔高度而不同,山麓为14~16℃,山腰为11.7℃,山顶为9.2℃,年均温14.3℃,无霜期230天以上。有结冰现象,结冰期约20天。年降水量为1400~1600毫米,多集中4~9月。保护区为黔东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区,有数十条溪流由此流出,汇集成巴拉河、五迷河、太拥河、平江河、排调河等,成为清水江、都柳河的主要支流,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37科349属592种。其中木本植物有69科166属283种,占种子植物的48%森林植物区系特点有:

 

1)区系种类组成丰富,种子植物占全省的12.2%,裸子植物占41.6%;

2)起源古老,主要保护对象秃杉就是第三纪子遗植物,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多心皮的木兰科雷公山有5属10种。

3)雷公山有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和少种属48种。

4)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温带成分为主。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异分明:海拔1300~14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复杂多样,主要有甜槠林、甜槠——银木荷林;海拔1400~2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为贵州石栎——中华槭林、多脉青冈;海拔2100米以上为杜鹃——箭竹灌丛。

 

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19种,一级有秃杉;二级有鹅掌楸、钟萼木、十齿花、香果树、福建柏、马尾松、水青冈;三级有翠柏、凹叶厚朴、白辛树、长苞铁杉、穗花杉、闽楠、金钱槭、红花木莲、半枫荷、银鹊树等。优良用材树种如杉木、秃杉、光皮桦。药用植物厚朴、竹节三七、天麻等。

 

秃杉林仅分布我国鄂西南的利川,滇中北的高黎贡山、兰坪和雷公山保护区。多分散于其他林中或呈零星小片状。秃杉是我国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是适于亚热带山地生长的一种天然针叶林,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保护区秃杉林有35片,分布于雷公山东南坡海拔800~1300米的沟谷两侧。最大的一片2公顷,胸径10厘米以上的约有5000多株。保护区是树种遗传资源的一个原地保存点。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有20目、50科、224种。其中兽类7目、1科34种;鸟类11目25科、112种;两栖类2目、8科22种;爬行类56种;鱼类有4目、10科、29种;昆虫有18目、80科600多种。

 

保护区低海拔地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对森林植被破坏较严重,因此,野生动物除燕、雀、乌雅外很难见到其他种类。1400米以上有鸟、兽活动的踪迹。鱼类中鲤科鱼类占鱼类总数的62%。

 

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林麝、猕猴、短尾猴、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白鹇、红腹锦鸡、大鲵等。

 

  五、旅游资源

  保护区主峰雷公坪海拔1850米,是一个山间盆地。它中部平坝开阔,春日百花盛开,盛夏季节,山上凉爽如秋,周围森林环抱,绿草如茵,水流潺潺,有山顶苔藓矮林、小水岩的瀑布、小丹江的森林溪流等景色,具有旅游价值。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