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979年建立,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4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植物及风景资源。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重庆市西北60公里处的北碚区境内。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有“川东小峨眉”之称,区内有9座形状各异的山峰,下有众多的温冷不同的泉水。最高峰狮子峰海拔仅有980米。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资源极为丰富。土壤为缙云黄壤。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多种多样。面积大又有一定经济价值,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亚热带竹林和常绿灌丛。在郁郁葱葱的密林中,有高等植物198科、750属、1432种。其中缙云山特有种有缙云猴欢喜、北培槭、缙去槭、缙去瘤足蕨等16种,有的缙云猴欢喜胸径达100厘米左右。珍稀植物有树蕨、观音座莲、伯乐树、四川含笑、红豆杉、多花含笑等10多种,有的红豆杉胸径达130厘米。
保护区内有许多水生植物,黛湖的鼓藻植物有20属140多种,占我国已记载属种的70%以上。其中角星鼓藻属的星形角星鼓藻变种和圆丝鼓藻属的粘质圆丝鼓藻,是我国文献尚未列入的。
(一)缙云猴欢喜
杜英科植物,它的木材绵软,但斧子砍不动,钉子钉不进,几百年大树心不空,材质极好。它的果实表面有一层毛如同猴毛,果皮裂开后那种子竟似猴的面孔。
(二)四川大头茶
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耐瘠薄的特点,而且材质较好。对四川大头茶净光合作用有研究发现,在春、夏、秋三季的晴天,净光合作用出现两次高峰,冬季则只有一次。净光合作用在一年之内的变化,1~5月,随气温逐步升高;5~10月波动较大;10~12月随气温逐步下降。用不同层数的纱布对生活力相对一致的四川大头茶进行遮阳试验,发现在自然光和38%自然光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因此,大头茶是一种具有耐阳能力的阳生植物。它在马尾松林下生长良好。
(三)马尾松
缙云山的马尾松种群在众多植物种群中最旺盛。对15个样地的马尾松材料进行种群年龄结构分析,结果发现,10年以下的马尾松种群处于初始增长型;10~30年的种群为增长型;30年以上的种群,一部分为极度下降型,一部分则发展到残留型。
(四)栲树
在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中,栲树种群是增长型种群。主要表现在它有极其丰富的幼苗储备。栲树为耐阴性树种,种子在林下能较好的萌发。在针阔混交林中,栲树种群存活曲线是直线上升的,而马尾松群落则由上升而下降。
缙云山是中草药的宝库,有药用植物700多种。缙云八角果实经过炮制主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菊科植物千里光全草入药,清热解毒,治疗多种炎症。菊科的一枝黄花,用于清热消炎、治疗慢性气管炎、治外伤出血和手足癣,此外,半夏、金银花、黄精、天冬、何首乌等药用植物在缙云山上都有分布。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为巴渝极具特色的绿色明珠,以面积小,物种之丰富,闻名国内外。
四、旅游资源
缙云古寺威严地座落在保护区内。这座古寺建立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代,古寺经过四次大的改建、扩建,寺中留下很多古代文物。山门外路正中,有一座很大的石牌坊,两旁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雄狮。它们造于1602年,已有380年左右的历史。路尾,一面高达丈余的石壁,中雕一兽,披有锐甲。这件艺术品是六朝文物,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古庙古碑、石雕塑像,是重庆市居民游览休息的理想场所之一。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