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自然保护区

作者:郭福平    文章来源:科学教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7

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200112月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面积40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雪宝顶雪山为核心,以松州古城为后盾的黄龙风景区,集松潘县境内岷江上源和涪江流域所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小河区,地处岷山山脉中段。

 

二、自然景观

 

保护区地形切割破碎,起伏很大,形成峰顶林立、各地幽深的U型槽谷。

 

(一)岷山主峰雪宝顶现代冰川

 

雪宝顶海拔5588米,共发育着8条现代冰川,其中7条属岷江流城,一条属涪江流域。属岷江流域的7条现代冰川按流域内反时针方向依次编号为17号冰川,雪宝顶冰川最大,编号为7号冰川。所谓最大,其长度仅为1.5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冰储量约为0.0444立方公里。其它6条冰川,其长度在0.41.3公里之间,面积仅在0.090.28平方公里之间。流入涪江流域的现代冰川只有一条,长0.6公里,面积为0.15平方公里。以上8条冰川都是小型的冰斗冰川和悬冰川。在中国冰川家族中,它们属于很小很小的弟弟和妹妹。可是在地域分布中,它们却独秀一方,是其他大姐姐大哥哥冰川所不可取代的。在黄龙景区的形成演替和组合上,雪宝顶冰川作用特殊,功不可没。在山地地貌形态的组合中则是“高差产生景”。雪宝顶至观音岩峡的谷底地带,水平距离仅数公里,相对高差达3800米。

 

雪宝顶冰川虽然小,它却为区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景观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水化学和水动力资源。如果没有高踞于雪宝顶高峰之上的现代冰川这座天然固态水塔,如果没有冰川融水稳定地为景区内钙华泉的形成,为森林植被的繁衍生息提供最基本的水源保证,黄龙的钙华泉池就不会有那么的完美,森林也不会有那么的茂密。

 

(二)钙华泉池

 

黄龙的钙华泉池集中了三个世界之最:世界上在同一景区内分布最多的钙华泉池,泉池数量达1000多个;世界上最长的钙华沟谷,长达3.6公里的黄龙主谷无一不被钙华景观所覆盖;世界规模最大的钙华滩,长1.3公里,宽100130米的饵状钙华滩将上、下游的钙华瀑布和五彩池连为一整体。图1为一条顺山而下的“黄龙”——钙华滩;图2为鎏金般的钙华瀑布;图3为钙华五彩池。

图1  钙华滩
图2  钙华瀑布
图3  钙华五彩池

 

保护区内有雪山、冰川、森林、峡谷、湖泊、瀑布、云海、珍稀动物、奇花异草、古树名木……真是移步换景,步步是景。

 

三、植物资源

 

据不完统计,保护区有植物84科,1300种。具有南北种类混生的特征。

区内有国家保护植物连香树、水青树、四川红杉、铁杉、红豆杉,还有中国特有或区内特有的植物如:麦吊云杉、厚朴、密枝圆柏、松潘杈子柏。总之,名贵名木,目不暇接,数不胜数。

保护区内云杉、冷杉属植物种类多,箭竹分布广泛,为大熊猫栖息的良好场所。

在黄龙沟,分布着名贵的兰花。如图4,黄花杓兰(图左)、褐花杓兰(图中)和西藏杓兰(图右)。这些兰花为国家珍贵植物,有的为濒危种类。


图4  黄花杓兰(左)、褐花杓兰(中)、西藏杓兰(右)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454221种,其中兽类61856种、鸟类12目、29156种、爬行类235种、两栖类245种、鱼类3种。

 

保护区动物特点是:

1)珍稀种类多,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达23种;

2)南北动物混杂现象明显,因区内山脉与河谷为南北走向,夏季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有利于南方动物群向北、向高处分布;

3)属我国特有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以及仅分布于横断山脉的胸腺齿突蟾等。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云豹、豹、绿尾虹雉、玉带海雕;二级有小熊猫、金猫、兔狲、猞猁、水鹿、马鹿、林麝、斑羚、岩羊、红腹角雉、藏马鸡、藏雪鸡、血鸡、蓝马鸡等。保护区可以作为某些野生动物的遗传资源原地基因库。

 

五、水资源

 

保护区内溪流为嘉陵江水系,均源于岷山东麓,江入涪江,为涪江的主要集水区。对涪江的水源调节及其上游的农业气候均有一定影响,也可起到对嘉陵江、长江的水源调剂作用。

 

六、旅游资源

 

黄龙寺风景秀丽(图5),尤以在长期自然历史的作用下形成的石钟乳河槽、梯池、台地景观独特,是世界上罕见的奇景。据悉地质学上的灰华运动,多见于岩溶地貌的溶洞中,而出露于地表并发育完整则可能为我国所独有。谷中以富含碳酸盐的岩类为主,出自岩隙的流水中含丰富的碳酸钙离子,沿谷底沉积一层乳黄色、白色、浅绿色、褐色的石灰质钙华。随坡、槽、塍、函凝脂结乳,塑成10多里长的石钟乳河槽、梯池、台地。梯池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堤埂蜿蜒,池水清澈,池内生长着苹果绿、微红、鹅黄、翠绿、茜紫、靛青的藻类植物。堤埂上生长有苍老扭曲的柳丛、杜鹃、岷江冷杉等,池中的倒影与远处终年积雪的山顶交相辉映,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水流从大大小小的池子缺口处溢出至崖壁处,又飞流直下,形成瀑布急流,似黄玉般的叠水崖壁。其全貌确有千层碧水,金沙走黄龙之意境。

 


图5  黄龙寺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