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开发保护可否兼得

作者:骆高远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1

  目前,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上说,这些保护区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森林公园627个,国家地质公园138个。各类保护区网络的建立,使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物种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30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硕果累累,其开发利用大致分两大类,一是开发生物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进行旅游开发。然而,自然保护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其本质区别在于它的自然性、脆弱性与保护性。管理一旦失控,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不可逆转。

    
旅游开发可以很快地为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使自然保护区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及其特征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还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天然实验室,又是向群众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天然博物馆和讲坛。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历史遗产,促进科研、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然保护区概况及旅游开发状况

    
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最近10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迅速扩大。截至2004年底,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194个。其中国家级226(面积为8871.3万公顷),省级733个,地市级396个,县级83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4822.6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其中,有14个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7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旅游需求的迅速增加带来了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由于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属于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还依法受到特殊保护和管理,从而更加吸引了游客的探秘欲望,推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开发。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80%的自然保护区已开发了旅游,发展旅游可以很快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保护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稍有不慎,便会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灾难、景观破坏或文化冲击等。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部分自然保护区的深入调查,发现在已经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0%存在垃圾公害,12%有水污染,11%有空气污染;保护区旅游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不到20%;目前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发旅游而遭到破坏,11%已出现资源退化现象;只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有的保护区根本就没有监测设备;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引起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警觉。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问题和措施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等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一是机构不完善,管理工作水平低;二是统一监管不到位,违法开发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三是经费没保障等。

    
应采取的措施

    
加强教育,培养人才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对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重要地位的认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采用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的宣教形式,运用现代手段,向游客宣传自然保护的政策、法规、目的、意义等,明确可为与不可为;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恶习,提高环保意识,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

    
自然保护区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建设、文物、地理、历史、文学等多门学科,要发展旅游,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培养大批的建设、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技术骨干,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快人才培养,并使其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加上陆地受海洋气候影响不一,各地的植被和动植物区系变化很大,再加上不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一,因此应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森林区、草原区、湿地、海岸带和海洋自然保护区进行合理布局。

    
抓紧规划,突出重点 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情况,抓紧编制本地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要加快自然保护区发展速度,短期内有所突破,尤其是要加快湿地和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划建工作;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上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区,要重点划建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和完整生态系统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在中、东部地区,要重点划建中、小型自然保护区或建设相互联系的自然保护区群等;在沿海地区,要重点划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保护区;在集体林区、人口稠密地区,要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有重要价值的珍稀物种栖息地、风景林、水源林等,划建为自然保护小区和保护点。

    
加强监管,规范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管理,既要符合自然保护区的特点,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冲击和破坏;又要体现旅游行业的规律,让吃、住、行、游、购、娱顺畅自如。对于一些确因自然条件所限,需要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开展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景观资源,保障旅游资产的高效运转,做到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旅游,是一个复合交叉型产业,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引导。如《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明确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战略地位、对策、步骤、目标及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权限、职责等,使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从长远利益出发,立足生态环境承受力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建设,把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探寻旅游业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多元融资,保证经费 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资金做后盾和保障。各地可通过国际组织贷款、政府贷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融资和创建境外旅游产业基金融资等多元融资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开发专项旅游产品、保护旅游资源;运用中央和地方财政手段引导和控制旅游建设项目投资资金流向,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发展;可借鉴国外经验,开辟旅游税和旅游资源税,所得款项专门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