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纪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4

  玉门关外沙海中的绿洲———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纪实

  在近年许多有关敦煌的影视作品中,这里永远是大漠、戈壁、驼铃,这些蛮荒的元素在狂风沙暴中演绎着一幕幕传奇故事。同时,这里的莫高窟、月牙泉、“魔鬼城”雅丹地貌、玉门关、阳关等,又在传递着敦煌昔日有过的辉煌。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化,沧桑与新时代的变迁,长梦清浅,古道夕阳,几乎构成了敦煌一幅苍凉而又绝妙的画卷。但敦煌不被外人熟知的另一面,却是绿洲、湿地、湖泊,与人们印象中的荒漠戈壁恰成对比,而这片绿洲与湿地,就是位于玉门关北部的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水道纵横,地气氤氲,飞鸟成群,一派水乡泽国景象。伫立其中,遥想已然消逝的楼兰古城、远去的尼雅旧梦,今天的敦煌其所以繁华如昔,月牙泉四季清涟,都和这片绿洲湿地密不可分。今年6月的一天,当记者来此采访时,看到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如许的绿色与碧波,便深切地感受到敦煌这处“绿色屏障”所起的生态作用。

  温家宝总理一直十分关心我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更是希望甘肃做好四件事:一是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好祁连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区耕地盐碱化。其中,总理对敦煌的嘱托,更是从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两个方面提出了保护要求,作为敦煌的“绿色屏障”,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战略地位和生态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

  河西走廊的生态屏障

  从敦煌出发乘车一路向西疾行,极目望去,这里的戈壁荒漠几乎将敦煌仅有的一线生机无情吞噬。敦煌干燥度大于16,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为风沙的肆虐创造了可乘之机。敦煌起沙起土风速为4.5米/秒,相当于五六级大风,而年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高达10d左右。如2002年5月5日的大风、沙尘暴天气持续23分钟,最大风速25米/秒,最小能见度竟然为0米。而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罗布泊东南的库姆塔格大沙漠,是我国第八个大流沙区。该区域约2万平方公里的流沙在风的“鼓动”下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东扩移,敦煌正好处于其东部,敦煌生态危在旦夕。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敦煌城西120公里,西接库姆塔格大沙漠,南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总面积66.34万公顷,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内陆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其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原始天然植被、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天然湿地,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的兴衰关系着敦煌的生态安全,甚至对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历史瑰宝莫高窟的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罗布泊干涸,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两大沙漠步步紧逼的形势下,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阻挡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侵甘肃河西走廊的最后一道屏障,它在保护敦煌乃至保持我国西部生态平衡,改善区域气候条件,保证敦煌工农业、旅游业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地处疏勒河与党河的交汇处,是河西走廊的最低地,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聚集,在保护区内形成了面积高达11.35万公顷的季节性和永久性湿地,它们在蓄水、补给地下水、维持区域水平衡和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西部极干旱荒漠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巨大的蓄水库。保护区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每年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大量候鸟都要在这里做短暂的停歇。如果一旦失去这片湿地,许多候鸟将难以逾越广袤的沙漠戈壁。保护区内良好的荒漠植被、湿地中充足的水源和饲料为甘新青三省(区)交界处的野骆驼和鹅喉羚等珍稀濒危哺乳类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保障。在我国,野骆驼是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的濒危动物,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随着罗布泊的干涸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西湖保护区已成为野骆驼、鹅喉羚等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和救生圈。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33种,有野生动物146种,物种资源丰富。其中湿地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极具极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国内独一无二,是研究我国极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形成、发育、发展、演化过程的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坚守绿色众望所归

  敦煌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2月。1997年时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的马福同志在西北五省野生动物保护年会上最早提出敦煌可以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马福副局长又到敦煌调研,再次提出条件成熟可以申报,而且自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罗菊春教授发出“如果敦煌生态恶化得不到遏制,50年内敦煌将会成为第二个楼兰”这样的警告之后,建立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缓解敦煌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显得刻不容缓。敦煌西湖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现任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三雄和他带领的一班务林人所付出的艰辛密不可分。吴三雄到任后,多次赴省林业厅商议,并借北京出差的机会多次到国家林业局协调此事。经省林业厅、敦煌市委、敦煌市政府、西湖自然保护区多方协调和努力,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敦煌西湖终于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敦煌不成为第二个楼兰,我会尽一个敦煌人的责任,为敦煌的绿洲添绿。”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三雄这样说。

  国家一直都很关心西部地区的经济生活状况,肆虐的沙尘暴让国家领导人十分牵挂西部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省委省政府更是将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大力保护河西生态环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总理提出“最牵挂甘肃的四件事”,更是坚定了省委省政府保护河西生态环境的决心。陆浩书记、徐守盛省长指出,做好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不仅是现阶段甘肃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是我们甘肃一个省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在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上,省委省政府重点强调,要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保护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认为敦煌土地沙化日趋加剧,绿洲严重萎缩,这种“沙进人退”趋势如果不及时遏制,敦煌将重蹈“楼兰”覆辙,不仅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月牙泉不复存在,酒泉市也将唇亡齿寒,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聆听”青藏高原的呼吸:讲好碳…
王小丹   成都山地所供图 青藏高原很安静,人烟稀少碧水蓝…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