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公益海报:一滴水的未来

■陈润:《我以为伞是这样用的》
模仿六龄童思维视角
陈润是吉林动画学院影视广告专业的大二学生,提起自己的创意初衷时,陈润说:“这个作品的想法在几年前就有了,因为我们南方经常下雨,就会经常看到伞,伞都是用来挡雨的,我就想到如果有一天地表没水了,伞不是可以倒过来接雨水吗?”
第一次看到陈润的作品,不少人会误认为作品真的出自6岁孩子之手,儿童的表现手法和蜡笔画的设计让人觉得很有真实感,也很具创意性,“我就是以已经缺水的未来作为出发点,用孩子的视角去创作。6岁是一个喜欢发问的年龄,所以用6岁孩子的视角去表现,希望看到的人能为自己的后代考虑。表现方式也不是那么直接,而是在一种比较温和的场面中去引发人的深思。”
“最开始想的是拍真实的照片,但是怕没有想要的视觉冲击力,就放弃了。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幅蜡笔画,就突然想能否用蜡笔画的方式来表达。”陈润说她甚至想过找一个孩子来画,“又怕画出来的感觉不能很好地表达核心内容,所以就上网看了很多儿童画,决定自己画。开始用蜡笔画在纸上,但拍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改用Photoshop,上网下载了一些蜡笔的笔触,结果画出来的感觉不错。”


■郝延鹏:《三代井》和《逼出来的商机》
漫画衍生出公益海报
有着几年广告平面设计经验的郝延鹏,为了完成儿时想当漫画家的梦想,五年前成为职业漫画作者,这次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的《三代井》和《逼出来的商机》,都是以他此前的漫画作品为原型创作的,“原本这两幅是漫画作品,我觉得漫画作品是靠理解性来欣赏的,有些不适合海报简单明晰的形式,于是就加了两句点题的广告语,变成了现在的水资源公益海报。”
郝延鹏认为,自己两幅作品的最大创意在题材上,“当初创作《三代井》的时候,是看到电视中关于打井的事情。用祖辈、父辈、子孙的井越打越深来比喻吃水越来越难。《逼出来的商机》是我看到现在水污染越来越厉害,有些工业污水甚至是黑的,这让我联想到墨汁,通过把水当墨汁卖的讽刺手法,警醒人们水污染的严重性。”(文/晨报记者 张硕)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