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环保工作发展阵地
自从国务院1996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以来,可以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如果说以前侧重于环境宣传教育,那么这之后应向抽紧执法转变。这是从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如果从公众参与环保层面而言,可以这样说,应该从了解环保、认识环保、接受环保向动起手来做环保转变。那么作为环保部门如何引导公众实现这一转变,就成为一个暂新的课题。笔者认为,把环保引入社区,让社区成为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阵地无疑是一种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必然选择。
一般而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大支柱,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公众。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来看,政府和企业在过去30年的环保工作中已经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同任何一项事业一样,要真正走向深入,必须首先成为社会化的运动,而成为社会化运动的前提是公众的广泛参与。
要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环保,必须明确公众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想的。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曾做过一次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有两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一个是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当之高。在公众的眼里,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环境问题,占被调查者的49%,其次才是人口、教育、就业、治安、社会保障等问题。第二个是48%的人认为公民个人在保护环境方面起最重要的作用,其次才分别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企业、民间环保组织。尽管这种专项调查可能对调查对象的回答倾向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但公众在保护环境中的热情和潜力之大也可见一斑。其实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该调查还显示,人们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关注远高于对远离自己生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56%的人认为自己居住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只有27.3%的人认为自己居住地的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号召组织公众从保护身边的居住环境做起是公众参与环保最好的切入点,而具体实施上最好的依托莫过于社区。从社区建设本身的发展来看,它是城市工作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依托和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前一提到办事处、居委会,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年逾六旬的小脚老太,但现在大学生主动请缨当居委会主任的事已不是新闻,“小巷总理”更是美誉雀起,足见社区工作今非昔比,它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并日益凸显。
拿石家庄市环保局新华区分局来说,自从1999年始就开展了环保进社区系列活动。在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中,新华环保分局在详细摸底的基础上,对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如餐馆的油烟、铝合金加工噪声、建筑噪声等给予高度关注,限期解决。还设立了环境污染举报电话,制作了联系牌,安装在辖区107家居委会,便于广大居民监督污染行为。
该局在西焦、联盟两个小区创建了宁静住宅示范小区试点,在这些小区集中供暖锅炉进行了降噪治理,设立了停车场,禁止在小区内进行产生噪声的商业活动。经过治理,这两个小区内的噪声值都达到了标准,居民们欣喜地说,夜晚他们在宁静中入睡,清晨在鸟鸣中醒来。
在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虽然对公众而言不太适合过多强制性措施,但适度的强制是必要的,以必要的强制作为引导公众新生活方式的辅助手段。在西焦宁静小区建设之初,在小区外建了一个停车场,所有机动车辆不允许进入小区,晚10点以后不允许唱卡拉OK。这一措施一开始许多人不能适应,意见很大,众说纷纭,为此门卫和私家车主还发生过肢体冲突事件,一度让人们对创建小区的现实可行性起了怀疑态度。但后来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宁静小区的好处,小区内每个公民都成了维护宁静,保护环境的支持者、行动者和监督者。人们说,如果再回到从前,他们反而不能适应了。
中国有句话叫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从新华区环保分局的工作实践来看,如果想把社区的环保工作做好,环保部门就应该牵这个头,至少启动阶段应该牵这个头,采取主动姿态,和办事处、居委会密切合作,制订一些可操作性的办法,逐步让人们把环保真正“做起来”。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