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绿色中国试验者

作者:张沉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30

 

  争议的2006

  潘岳曾出过一本诗文集,在自序中他感慨:“中外政界一样,所处的位置,所持的原则,要求我们少说多做”。不过,虽然熟知官场之道,他自己却主张从政者少一点“韬光养晦”,多动点感情,多说点真话。现实中的他给外界的印象是敢说敢言。他不仅说,还自己写,从理论高度表达他的绿色理念。

  “在世界环保发展历史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总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人物,潘岳身上多少有他们的影子、又都不一样。他是完美主义者,但过于理想化,使他的一些想法受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环保人士如此评价潘岳。

  在他看来,潘岳还不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而《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卡逊才是没有任何夙求的纯粹环保主义者。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本书改变了美国的社会,一本是《汤姆大叔的小屋》,另一本就是《寂静的春天》。而《寂静的春天》作用可能更大,因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众,开始从对环保的冷淡变得无比关心,并促成了美国环保署的成立。

  《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后,卡逊遭到反对方的攻击和威胁,但她没有被吓倒、继续坚持个人的信念和理想,改变着人们已经形成的思维并最终获得成功。

  上述环保人士说,潘岳的绿色中国理想之所以磕磕绊绊,是因为潘的位置使他很难成为纯粹的环保主义者。

  他说,对于环评,社会上和各部门间一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环保部门作为“弱势部门”想就此提高自己部门的地位,也有人认为,环保风暴是虎头蛇尾、只是一场“秀”而已。

  潘岳当然听得到这样的声音。不过,他显然并不在意。面对媒体的质疑,他承认环保部门还很“弱势”,不过他认为,说环保总局“行使环境评价内容以外的权力”,恰好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视若无睹的直接体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也曾表示:“不是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太过火,也不是环保局与大家过不去,而是世界大势所迫。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

  他也并不认为环保风暴是虎头蛇尾。2006年初,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曾回忆起2005年的那次环保风暴,他承认,这些项目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涉及13个省市、几大电力公司,绝大多数是区域、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撑项目。在当时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有些部门对查处行动有不同的看法,被查处的部分企业也有不同认识,“环保总局确实遇到一定的压力。”

  但是他说,我们没有手软。在国务院的支持下,经过与有关企业沟通,地方、部门和企业逐步意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最终,所有违规项目的业主均按规定停止了工程建设,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

  当然他也不无苦涩地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来形容环保总局在过去重大工程争论中的处境。就在2006年12月13日,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交流会上还传出消息,由于“认识不足、相关机制欠缺、基础薄弱等原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存在比较大的阻力”。

  看到这个问题的不只是潘岳和他的同事们。200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都曾建言,将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提高政府环保机构的权威和地位,并使环保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就在几天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向全国人大汇报时也披露,一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政府领导甚至用“挪位子”、“摘帽子”、打板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

  而对于社会上对他本人的种种议论,潘岳十分坦然:“任何一个了解中国现实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名声并不符合许多潜规则,这样做与其说是博得美名,倒不如说是不负良心”。对他来说,“要做的事太多,必须一件件地做起,关键是今天今时今刻从我们开始做起。”

  潘岳自述,41岁前,他已走完红军长征的所有路线,已走过全国绝大部分县城。而今,他的绿色中国梦想似乎是一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甚至他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演说才能,试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他的事业中去。“你敢说你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奋斗终生吗?如果敢,请大家鼓掌。”在面对一群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时,他以《绿色中国和少年中国》为题做演讲,这时候的潘岳激情四射,更像一个思想者。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