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堂守护海南“海上森林”红树林
■有些人觉得公布海南毁林情况,是给海南的形象抹黑。其实我也希望海南岛美丽、纯净,讲出来,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
或许,刘福堂是在林业局内,真正认清天然林价值的少数“局内人”之一。他在《呼吁正确认识森林覆盖率》的文章中这样说:
“在海南,只要不人为破坏,许多地方的林木,都可以靠自然更新发展起来,天然绿地到处都是。所以,在海南就没有必要强调森林覆盖率的数量,而应强调其质量。而影响海南森林覆盖率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天然林。天然林比例越高,森林总体质量也就愈高;经济林比例愈高,森林总体质量也就会愈低。这主要体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上。我省中部山区近些年来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琼中县已达到81.7%,但从总体的生态功能上看,却有了明显下降。这主要与经济林比例过快增大有直接关系。”
2001年8月的某个晚上,刘福堂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看到央视《金土地》正在播放万宁市毁林挖塘养虾的专题报道。他被深深地刺痛了,决定对海南的毁林问题进行一次深入调查。
他向省政协人资环委提出航拍海南岛东海岸线海防林。8月22日,刘福堂登上飞机。一根简易绳索拴在腰间,手握摄像机,空中俯瞰,镜头里的海岛,令他又惊又愤:许多海防林和红树林被挖成了高位池虾塘(虾池水面比海平面要高),连亚洲博鳌论坛会址附近的玉带滩都未能幸免。
时任省政协主席的陈玉益看了首拍资料后,指示要对海南全省海防林全面航拍实录。第二次环岛航拍,刘福堂得到了6小时长的珍贵资料。他将资料压缩成1个半小时的光盘,送至省政协、省政府领导办公桌上,并在政协常委会上播放,观者深感震惊。
面对毁林问题,刘福堂坚持自己有责任为改变现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一,我是国家干部,有责任保护森林;第二,我是省政协委员,得做到‘说实话、报实情、出实效’,我必须正确、如实地反映所看到的实际毁林情况。”他说:“有些人觉得公布海南毁林情况,是给海南的形象抹黑。其实我也希望海南岛美丽、纯净,可现实情况摆在眼前,讲了,是为引起大家的重视,推动问题解决。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唤起更多人保护海南生态环境。”
2011年4月10日,刘福堂和朋友聊天,谈到如何推广环保、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时,朋友给他支了一招:发微博,访问多、转载快、影响力大。当天,刘福堂便开通了微博,名字为“海南刘福堂”。在网络上他一直用实名,既是对自己负责也能增强影响力,这有助于他推广环保公益事业。
今年3月初,海口市博学生态村三名村民找到刘福堂,向他反映一宗10多亩果园被毁事件。刘福堂将村民的材料送给有关部门,并且亲自到相关单位催办十余次。启用微博后,刘福堂在微博上发布了这一信息,经博友的转发,引起了关注。4月27日下午,他收到一条私信,发私信的是杨百瑾。杨百瑾曾在国家林业局工作,对森林保护工作异常上心,最近的职务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也是少数的退休后开通微博的人士之一。她让他把材料寄到北京,将把情况反映给国家林业局的有关部门。
今天的刘福堂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微博控”。他的粉丝已经有了10000多名,他保护海南生态林的观点也被更多的人关注。“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海南生态的保护情况,特别是天然林的保护情况。”
2011年6月25日,刘福堂在微博中说:“中午,在村民陈垂平家吃饭。老陈家门隔一条水泥路,就是一大片青皮林,正开着花,白色的,满树香意,招引着许多蜜蜂、蝴蝶;坐在自家院子里,阳台上,老陈就能闻到青皮林里飘散开来的香味。边喝边聊。陆续有村民过来看望老陈,谈到被毁的水椰和石梅湾的开发,都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老陈的妻子黄清莲过去当过医生,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那片水椰我们都看了几十年,现在一下子没了。我们心里都惶惶的。’黄清莲说,她这心里最近一段时间老是觉得惶恐不安。”
2011年6月29日,刘福堂又在微博上说:“我喜欢批评。我喜欢批评别人,也欢迎别人批评我。善意旳批评比庸俗的吹捧更有益。但批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坦诚、负责旳基础上,切不可随意,更不能掺杂私念。这些年来,我批评的文章写了不少,批评的讲话也谈了很多,之所以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就是因为我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原则。”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