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野生东北虎

作者:王炳坤    文章来源:绿叶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1
       
  由中、俄、美三国科学家联合做出的最近一次权威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尚有东北虎5-7只(1999年冬季),吉林省有7-9只(97-98年冬季),而辽宁省已经50年以上没有了野生东北虎的纪录。也就是说,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东北虎,生存在我国野外的远远不足20只。以至于有专家不无悲观地认为,我国野生东北虎已经降至自然繁衍的最低数量,不可能再走向恢复或繁荣,全体灭绝将是它们最终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目前仅东北地区的饲养东北虎就在400只以上。专家认为这种方式至少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目的不明确。饲养的东北虎面临着无处放养的难题;二是人工培养导致东北虎野性退化。长期处于饲养状态的老虎具有防御性,进攻性严重不足,基本丧失了自主捕捉活食的能力;三是人工培养代价大,培养一只东北虎耗资最少在5万元,最多达15万元。其结果是人工培养的东北虎仍然没有摆脱近亲繁殖问题,这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后代品种下降,适应性减退,遗传病较多,从而整个种群走向退化。

  什么原因造成东北虎处境危急?哪里还能见到这些身处困境的珍贵猛兽呢?难道昔日的森林之王,真的就要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延缓或者阻断它们的灭绝?

  数量:逐年减少

  20世纪初,全球共有8个亚种的老虎,均生活在亚洲。印尼的巴厘虎于40年代首先从地球上消失,里海虎也于70年代步其后尘。80年代,尽管人们尽力挽救,爪哇虎仍然从野外消失。现存的5个亚种中,华南虎以数量不到30只居濒危程度首位,东北虎次之,也是岌岌可危。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虎的分布开始逐渐退缩,在我国首先是由南向北,然后是由西向东退缩。20世纪初辽东地区还有虎,50年代便向吉林退缩。大兴安岭在上世纪20年代还有虎的活动纪录,而1976年调查表明,东北虎在大兴安岭已经绝迹。50年代小兴安岭数量很多,1976年调查证明只有4只,80年代调查表明,东北虎在小兴安岭已经绝迹。据1995年冬季俄罗斯对东北虎的调查,在俄罗斯东北虎主要分布于哈巴边区南部与滨海边区相邻的山地林区,滨海边区锡霍特山脉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与中国相邻的边界地区4个独立的分布区。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孙海义介绍,我国东北虎1974-1976年有151只,1984-1985年有20-30只;1988-1991年有16~22只。20世纪末,中、俄、美三国科学家利用问卷、访问和样线调查的方法在黑、吉两省展开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野生东北虎不足20只,在黑龙江省的分布较20世纪90年代初又有了明显的向中、俄边境地带退缩现象,虎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已退缩到老爷岭南部、老爷岭北部、完达山东部和张广才岭南部4个孤立分布区;在吉林省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与黑龙江及俄罗斯交界的林区,且多为孤立游荡个体。由此,专家们认为,野生东北虎在中国已处于灭绝的边缘,如果不及时制定一个有效的挽救措施,东北虎的灭绝将不可避免。

  原因:人进虎退

  东北虎从分布广泛到一步步退缩和孤立,从数量繁多到濒于灭绝,科学家分析认为,这是一段人进虎退的历史。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和中国众著名生物学家的《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计划》报告中,讲述了这一历史的进程,与三次人为的事件有关。

  19世纪中期,黑龙江东部广阔覆盖着原始森林,人烟稀少,野生动物丰富多样。19世纪末,清朝廷从中原大量移民至东北,以加强边防和开发土地,造成原始森林逐渐退化。

  1937年日军入侵后,掠夺性地进行森林资源开发。此后森林砍伐不断,森林构成和类型持续演变,导致今日森林的缩减、退化和分散。森林总面积锐减,重要栖息地类型如红松林,在很多地区不复存在,使得有蹄动物的数量下降,因此即使在良好的森林栖息地中,老虎也找不到食物;虎豹不可能穿越被分割成一块块的农田自由迁移,这些孤独的‘大王’在繁殖期难以交配,后代难以延续。

  20世纪50年代时,曾被媒体广为宣传这么一个事迹,一位东北妇女只身将一只老虎打死,称为“打虎英雄”。当时为了消除兽害,对“打虎英雄”还进行奖励。然而经过近30年的大量捕杀,虎在许多地区绝迹。据估计,最初还有万头之多的东北虎,从50年代到1977年实行禁虎令发布之前约有3000只虎被杀。
虽然人们不再敢明目张胆地直接猎杀老虎,但偷猎使得东北虎的数量在不断地下降。最大的威胁来自钢丝套等诱捕陷阱。这种猎套不仅可捕杀虎的猎物,还足以杀伤东北虎这样的大型食肉动物。孙海义说,据初步估计,每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就有550-1800只有蹄动物误入圈套而死,1999年来东北地区就发生了三起老虎因中猎套而死的事件,“本来就这么可怜的十几只,被这些人猎杀了三只,占多大一个比例啊。”每每谈到此,孙海义都痛心疾首。

  “东北虎分布区人口密度太大也是难题。”辽宁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副处长徐刻说,现在东北的很多森林周边有自然村屯,人类活动频繁,而根据老虎的习性,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人就是东北虎的警戒线,如果多于这一数字,老虎就会退出这一区域。

  人进虎退,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恶劣。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即使是林中之王的东北虎,也难免陷入悲哀的绝境,尚存的一息生机也忽明忽暗。

  保护:饲养?野保?

  对于东北虎濒于灭绝的现状,国家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禁止人为猎杀野生动物和任意砍伐森林;加入相关国际公约等。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经研究拿出了两种方法,一种为异地保护,一种为栖息地保护,而两者之间的利弊,科学家们有不同看法。

  所谓异地保护,即不在动物自然栖息地的人为保护,通过人工繁殖、培养、训练,再让家养动物重归自然。一个典型成功案例,上世纪中叶几近消失的麋鹿经过饲养重新走向繁荣。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东北虎的人工繁殖,目前仅东北地区的饲养东北虎就在400只以上。但是饲养东北虎的野化工作一直进展缓慢,至今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放虎归山还处于理论和试验阶段。

  对于人工繁殖、人工饲养培养东北虎的方式,曾两次参加中、俄、美联合调查组对我国东北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主持中国东北虎种群恢复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恩迪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他认为饲养的东北虎基本不具备生态学价值,人工饲养得不偿失。

  张教授说这种方式至少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目的不明确。人工繁殖、人工饲养的办法固然增加了虎的数量,这却是典型的目的不清。现在我国不是缺少老虎,而是缺乏野生的东北虎,就东北而言,饲养的东北虎多达400余只,而真正野生东北虎不足20只;二是人工培养导致东北虎野性退化。实验证明,长期处于饲养状态的老虎具有防御性,进攻性严重不足,基本丧失了自主捕捉活食的能力,野性严重退化,饲养虎变成了徒有其表的“二呆子”;三是人工培养代价大,每培养一只东北虎耗资最少在5万元,最多达15万元。饲养出来的虎其必然结果是数量较少,交流不够,人工培养的东北虎仍然没有摆脱近亲繁殖问题,这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后代品种下降,适应性减退,遗传病较多,从而整个种群走向退化。

  因此对于饲养虎的作用是否就局限于其观赏和展出价值上呢?如果是这样,张教授认为“东北虎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据了解,广西一家大型虎园就养有老虎500余只,黑龙江一家虎园也养了300多只东北虎。这么多的东北虎非但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利润,相反有的虎园甚至陷入成本难以收回,饲养难以为继的尴尬。有人因此打起了商业运作甚至违法操作的主意,据报道,武汉一家动物园打出摸老虎屁股、骑老虎照相的生意,就引来人们的广泛争议;2000年11月,一只东北虎因为在全国各地不间断地巡回演出,最后因劳累患病,客死福州死亡,其主人还欲将虎肉卖给一家高级餐厅,结果被查获判刑。

  张教授认为,自然保护和经济价值从一开始就是一对矛盾的因素,很难做到兼得。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大型食肉动物通过人工饲养走向繁荣的成功先例。

  张教授主张用野生保护即栖息地保护的办法来保护和发展野生东北虎,“通过保护环境来保虎东北虎,才是一条真正的治本之路。”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缺乏的不是东北虎,而是野生东北虎,或者说缺乏适合东北虎生存的野外环境。由于环境缺乏,饲养的东北虎面临着无处放养的难题。有消息说,华南虎采取保护措施是,把虎放在国外有条件的野生环境中,等长得到一定时候再引入到国外,这看上去比饲养虎要好,但同样面临的是国内没有虎的生存栖息地的问题。

  张教授算了一批账,我国目前饲养老虎达3000多只,以平均每只消耗10万元计算,耗资在3亿元左右,如果把部分资金投入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来,则显得更为有效和廉价。“其实做起来并不是很难,主要是把在自然保护区的人口迁出,尽量减少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张教授说。

  解决:与俄罗斯“联姻”

  尽管有专家对野生东北虎的前途表示悲观,但多数专家仍然认为诸多优势使东北地区的野生东北虎不会马上消失,如果采取科学得力的措施,则可能重新走向恢复甚至繁荣。

  2003和2004年,吉林省珲春自然保护区连续两年拍到了野生东北虎下山偷吃牲畜的照片,工作人员也数次在区内与老虎相遇。黑龙江也不例外,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陶金说黑龙江省林业部门去年在饶河、虎林一带新发现了5只左右野生东北虎,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种群几十年来出现了首次回升。但他同时表示,这还不能证明我国东北虎种群正在恢复,保护东北虎任重而道远。

  东北虎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需要大量野生动物为食和大片适宜栖息地的生存环境,因此保护栖息地是首要的问题。专家认为保护东北虎的有利条件还包括:黑、吉两省保有大片的森林,可为虎及其猎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与俄罗斯境内健康虎种群分布区的人口密度相比,中国东北虎分布区内人口密度并不高;近年来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的神顶峰一带曾发现过至少一只雌虎的繁殖迹象,说明自然繁殖仍可能进行,种群恢复还有希望。

  辽宁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徐刻副处长认为,迁出林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可以和我国的扶贫策略相结合起来。目前生活在东北林区的人口绝大多数非常贫困,居住分散,生活理念和方式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国家很难对他们实行有效的扶贫开发。还不如集体将这里的人口迁出,建设小城镇,这样一来有了扶贫效果,生态效果也十分显著。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目前现存野生东北虎不足20只,但是俄罗斯还有为数不少的同样种群(在俄罗斯称西伯利亚虎),数量为360-406只左右,分布地与我国黑、吉两省林区相连。 
 
  孙海义认为,东北虎平时独居,到了繁衍的季节又要转移,在东北各林区之间,及东北和俄罗斯林区之间的建立动物生态走廊,以保证东北虎的往来和交配。现在我国和俄罗斯边境部分林区之间的铁丝网,人为地把野生动物整片的栖息生境分割了,造成了栖息地片断化,直接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繁衍。如果两国老虎可以通过互相往来得以繁殖,最终实现种群恢复。



资料:孤独的东北虎
东北虎是所有虎的亚种中体型最大,也是地球上分布纬度最高的一个亚种。历史上分布区域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区,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的大部分地区。19世纪中叶,东北虎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分布范围,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山麓,北沿黑龙江北岸,东经鞑靼海峽一直到库页岛,都有分布。由于大兴安岭山脉南部与燕山山脉相连,向南远及华北北部。
东北虎是世界上最为凶猛的肉食动物之一,它个子高大,身躯雄伟。一般成龄虎身长1.5-2.5米,尾长约3尺。毛色深浅不同,背毛为金黄色或棕黄色,腹毛为白色,周身布满黑色斑纹,额头上的花纹呈“王”字,号称“百兽之王”。体重一般200多公斤,最大可达300公斤。
东北虎一般独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没有固定的洞穴,喜欢昼伏夜出。它的主食是各种肉类动物,最喜吃麋鹿和野猪。由于野猪善于奔跑,论赛跑东北虎不是对手,因此它们往往是先偷偷地接近野猪,然后乘其不备猛扑过去,常常使野猪不及防御而成了老虎的口中美味。在森林中,东北虎很孤独,各种动物都对它虎敬而远之,每到一处,小动物闻到其身上的气味纷纷跑开。由于四处跟踪和寻找食物,每只东北虎的活动范围非常之大,一般一只母虎的领土为100-400平方公里,而雄虎的领土达到800-1000平方公里,它们成了真正的孤独之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