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李秀双 韩…    文章来源:经济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6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环境保护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面临着日益恶化的环境。据统计, 中国政府从1997 年开始投入到环境治理的费用达到6000亿人民币, 但是环境污染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表现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流经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 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土壤污染面积扩大, 近海海域污染加强。生态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量大面广, 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已经危及到人类公共健康。未来15 年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 为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 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会持续增长, 环境保护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 改善环境质量?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05 年12 月3 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这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在这个决定中, 提到了我国环境目标, 就是到2010 年, 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 年, 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就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人均收入一千多美元, 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根本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 增加人民的收入, 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加了, 环境保护才有物质基础。让经济发展停下来搞环境保护是行不通的。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是不是真正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呢? 毕竟生活质量是重要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话, 资源将难以为继, 环境将不堪重负, 人与自然的严重失调必将危及社会稳定和谐, 甚至影响文明的进程,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但不能提高, 反而会下降, 而且经济的增长也很难持续下去。有鉴于此, 为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就要切实改变“ 先污染后治理, 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 坚持贯彻《国务院关于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实现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在发展中落实保护, 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协调发展原则, 即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实施主要体现在: 第一, 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第二, 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 第三, 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即运用行政权力进行发展策划。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找准区域经济的优势, 发展循环经济, 逐渐减少高能耗的企业数量和规模, 能源过渡消耗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就要关停。


    环境污染和治理环境污染都涉及到经济效益的问题, 涉及到社会各方的利益。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惜损害社会利益破坏环境, 如果单纯依靠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据。而目前我国环境法制还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 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 历史欠账多, 污染治理进程缓慢。所以要加快环境立法的步伐, 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看似简单的环保问题的背后, 纠缠着各方利益, 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公民的利益。比如一个企业要不要关闭, 就将这几方的利益牵扯进去, 首先是企业的利益, 关闭与治理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地方政府也要权衡税收的增减; 企业的职工面临下岗和收入的减少。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 使环境保护愈发艰难。在此情况下, 只有建立一个多方利益能对话和博弈的平台, 在博弈中制衡。只有各方利益相对平衡, 才能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


    首先必须让地方政府有动机参与博弈。如果我们的政府绩效考核还是沿用GDP 增长为惟一考核方式, 如果经济指标是地方官升迁的惟一指标, 那么污染企业只要在污染比不污染的情况下能更多地为地方政府创造税收, 那地方政府就没有动机对污染企业进行处罚。因此,对地方政绩的考核应该采用综合的指标, 必须把环保指标加进去, 即所谓绿色GDP 考核标准, 实行层层负责制, 地方政府和第一负责人也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以此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其次, 国家要加强对民众的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强调公民、社会团体参与博弈, 在环保问题上进行制衡, 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公民是环境污染的最直接的受害者, 也可能是污染的最早发现者。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有效的救济, 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 让公民能够与强势企业之间平等对话, 让公民向社会和政府反映情况的渠道更畅通, 公民参与环保机会就会更多, 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大。事实上, 公民参与环保的事例时有发生, 如圆明园事件, 正是一个高校教师最早发现问题, 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 进而纳入国家环保局的视野。


    “ 徒法不足以自行”“,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为法之必行"。解决环保问题, 必须坚持“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问题。


    不欠新账, 多还旧账。必须实行“ 科学规划、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是前提,只有建立起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控体系, 才能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治理是关键, 只有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力度, 才能逐步改善环境质量。预防为主,不欠新账, 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定的“ 三同时制度” 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就是主体工程和环保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做出一项开发或建设项目的最后决定之前, 就拟议的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包括对人类健康和安全、植物群、动物群、土壤、空气、水、气候、景观、历史纪念物或其他建筑、文化遗产等产生的任何效果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决策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的, 目的在于为决策者提供有关拟议的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情报,以使决策者做出是否实施拟议的活动,以及如何实施, 如何将重要的有害的影响控制、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综合性、客观性和预测性的特点。使得所有建设项目都符合环境要求, 做到增产不增污, 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综合治理, 多还旧账。要采取工程、生态、技术等多项措施, 加快实施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防治结合, 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上。


    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压力较大的时期, 要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 需要全面推进环保工作。同时要看到, 我国的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而成的, 环境问题千头万绪, 有复合型、压缩型、结构性的特点, 如果不分本末主次、不分轻重缓急, 眉毛胡子一把抓, 必然欲速则不达。所以要有重点, 实现重点突破。当前, 要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 要把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当然抓重点不是搞单打一, 而是坚持“ 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 做到统筹兼顾。


    依靠科技进步, 解决环保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加快推进环保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技术跟不上, 就难以摆脱“ 先污染后治理, 边污染边治理”的困境, 解决我国结构性、复合型、压缩型的环境问题将更是困难重重。国家应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 鼓励科学创新,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用科技和人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的消耗, 建立环境代价最小、最珍爱环境的社会体系。


    同时,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环境中,国界能隔开国家的领土, 隔不开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国的环境问题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的影响或损害, 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 放射性尘埃飘散到周围的欧洲国家。海湾战争中,科威特石油设施数月燃烧的大火严重影响了地球环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环境防线, 保护自然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因而通过国际合作, 加强环境的科学技术信息的交流与合作, 符合各种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利益, 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新时期我们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证明, 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繁荣只是表面的、虚弱的。况且, 环境和资源不应该我们这一代人所独有, 而是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所共有。

 

    所以, 新时期我们的环保任务就是,根据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要求, 积极推动由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转变。我们既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消极地保护环境,也绝不宽容污染。那就是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地球日专题:地球哀鸣威胁人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
    金宝瑜: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问
    环保型国家发展畅想稿
    环保市场与环保产业发展
    《瞭望》:坚持走文明发展之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
    拯救地球 延续文明:环境学家
    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