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发展地球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发展地球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陶春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有了迅猛的发展。上天(空间探测、航空航天遥感)、入地(大陆科学深钻、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深部找矿)、下海(大规模海洋观测、深海钻探与大洋钻探)、探极(南、北极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给人类提供了新视野,也给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地球科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日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的2006全国地球科学领域博士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探索地球形成与演化规律,利用地球资源,减轻自然灾害,优化环境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代地球科学的重要任务。

    地球科学基础研究

    的特点与前沿

    基础研究一般以探索未知、揭示客观规律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使命,主要依靠科学家的自由探索。柴育成介绍说,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发展包括两个方面:1)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难预测性和不可规划性的特点,科学基金按学科分类,通过量大(经费的 70 %) 、面广的自由申请项目给予稳定支持,推动创新研究和新兴学科的发展。2)对于一些能够根据科学规律和经验做出规划的,预示着将有重要科学价值和重要突破的领域,科学基金进行前瞻性部署,设立优先发展领域,通过指南指导下的自由申请给予支持(经费的 20 %),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逐步形成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

    审视与展望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柴育成认为地球科学研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如何认识地球系统 (Earth System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和地核是一个密切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整体,由此而提出了地球系统的概念。科学家对地球层圈内的过程了解比较深入,但对不同层圈之间的过程了解较少,特别是将地球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则知之甚少,如今,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超出了单个和传统学科的能力范围。因此,国际地学界在制订发展战略时,都体现了“地球系统”的思想,地球科学正向建立地球系统的新知识体系转变,旨在提高对地球系统组成、演化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地球系统的过程”,“地球系统的联系”,“地球系统的演化”成为2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前沿的重要特征。

    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现状

    近20年来,我国在地球科学前沿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诸多领域已经与国际同步,在大型国际研究计划中,我国科学家从参与到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的科学家明显增加,并担任重要职务。

    柴育成指出,正确对待、客观分析地球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有助于加快我国从地学大国向地学强国的转变。我们应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差距中明确发展战略,在战略中谋求发展。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原创性研究不够,多数成果停留在模仿、验证国外理论上;

    2,高新技术应用与开发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地吸纳相关基础科学的新成果;

    3,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学家匮乏,有影响力的地学机构较少;

    4,能力建设严重不足,缺乏完善的观测系统与长期观测和数据积累、共享。

    有学者指出,制约我国基础学科发展的原因错综复杂,除诸如投入、体制等因素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因素。例如,以认识自然界基本规律为驱动力的现代科学体系建立较晚,基础科学研究的传统不够深厚,底蕴不足;在政策上往往将科学与技术混同,在管理上评价体系不科学、不规范,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基础研究的物化功能;教育与科研脱节;缺乏科学争鸣和学术批评的氛围;长期形成的科研、教学学科分立建制,形成了路径依赖;这些都影响了基础学科的良好发展。

    记者了解,据美国科学信息所(ISI)2005年数据,1995年1月——2005年4月,地球科学领域,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收入总数9,834篇,只有美国 (76,404) 的 12.8 %,居全球第 9 位;论文引证总数38,401次,只有美国(821,645)的 4.7%,居第 12 位;篇均引用次数3.90次/篇,远低于美国(10.75)引用频次居第 18 位。

    在2000——2004年的5年中,中国地学家在地球科学领域(地理科学、地质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共发表SCI文章13027篇,各学科论文数量从多到少以此为地质科学(33.12 %)、地理科学(16.00%)、空间物理学(11.46%)、环境科学(10.01%)、地球物理学(9.10%)、大气科学(8.43 %)、海洋科学(6.41%)、地球化学(5.47%)。与之相对应,中国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研究能力和SCI论文发表能力的地学研究队伍在8000人左右。这与中国庞大的地学队伍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中国地学队伍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不高。

    柴育成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地学领域将为国家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地学知识储备和人才,在注重全面性、均衡性、稳定性的同时,关注学科发展和布局的变化,改进现有学科结构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部分;重视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克服学科发展排他性、保守性和封闭性的负面因素;在分支学科设置、经费调控、合作机制、评价体系方面为学科交叉留出发展空间,建立促进学科交叉的机制。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促进人与自
    生态修复:还人类一个和谐的
    人与自然和谐:拯救地球母亲
    强化法制建设,促进人与自然
    以环境友好支撑和谐社会
    关注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和谐
    汞污染不等于健康危害
    人与自然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决定》中关于“和谐”的六
    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