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决定》中关于“和谐”的六十个提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决定》中关于“和谐”的六十个提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文新传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运用内容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从《决定》遴选出60个关于和谐的提法,供学习时参考。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5、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6、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7、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8、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10、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1、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1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1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4、 到二○二○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6、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17、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18、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19、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20、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2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22、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23、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24、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26、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
    27、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28、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30、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31、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32、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33、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34、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35、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36、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37、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
  39、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40、和谐创业。
  41、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
  42、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43、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44、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5、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47、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48、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
  49、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50、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51、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
  53、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54、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
  55、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56、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57、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58、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
  5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60、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
    六中全会研究构建和谐社会
    论“和谐哲学”
    构建生态型社区
    思想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杭州:演绎“大西溪”和谐之
    简论和谐教育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
    "和谐世界"里的丰富世界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