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环保:走向“深绿”、走向乡村

作者:廖晓义    文章来源:价值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30

  价值中国:在追求这种道德精神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会遇到天花板?

  廖晓义:在这个世界做事情,个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这都是缘分的事,谁认定这个就朝这个生命轨迹上走。如果谁觉得不幸福、不自由、不安详,有对于生命本质诉求,就会自己找自己的生路。我从来不觉得我们的生命体认就一定能够真正影响到多少人,说的现实些,我们只能选择和影响那些愿意改变的人。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转向乡村的原因,在那个城乡结合部可能还会有些生命转轨的机缘。我曾经是可以像很多人一样,但是我自己觉得我过这种日子不快乐,我觉得物质消费满足不了我的心智。我想去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更饱满、更富有生命能量、更有意义的生活,我就觉得这种是可以改变的,包括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我们现在说通天达地,无私有情,尤其是“无私无我”这种词儿,这个时代别人听起来可能觉得是一种很怪异的声音,但是我们古代所有的学派,所有的修行修的是什么?修的就是无私无我啊。只有慢慢朝着这种“无私无我”修的时候,才能真正去体会那种仁者无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的生命喜悦,那才是人到这个世界上应该享受的幸福。所有的烦恼都是从贪欲、私心来的。

  

  价值中国:中国传统文化里田园牧歌式的“天人合一”与现代科技大发展和现代化之后的“天人合一”有什么不同?

  廖晓义:没有不同,我觉得都是一样的。只是西方科学家家把中国的天人合一换成了一个科学名词,叫做宇宙能量共振。在我们看来,这种共振就是说,你作为个体生命所思所想,是合乎宇宙规则的,你的生命状态是与万物相通相连相亲相爱的。两个月以前,我采访过一个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博士,他是霍金的博士。他说这个世界是分成三个部分,如果一定要分的话,一个是物质,最多占5%;一个是暗物质,占25%;第三个部分,是暗能量,很难测量,但是各种方式证明它存在着,占70%。这就是现代科技给我们昭示的一个世界,我们可以和中医的天地人或者是精气神结合起来理解。那5% 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世界;25% 就是“气”;那70%就是“神”。神,即所谓暗能量的世界是很难用大脑来进入的,需要开发我们的心智、用心能来感悟。这个就必须要停止大脑里这些欲望、自我这些隔层,就能与那个世界相通。与那个世界相通的时候,你的生命能量会增加,爱心会打开,也会更智慧,更有勇气,也更快乐。敬天惜物、顺应自然就是天人合一的途径,顺应自然并不是说不从自然里索取,但是要取之有道,取之有度,取之有情。否则就无法可持续地发展,甚至无法可持续地生存。

  价值中国:思想有时是不是也是一种束缚?

  廖晓义:对啊,所以所谓个人利益做大化、物质消费最大化,就是抱着那个5%的物质这颗芝麻,丢了那95%的大西瓜。到这个世界走一趟,用生命交换了这些么多物质,可关键你也带不走啊。活在世界上的时候,是应该培育自己的生命能量,培育感受爱和创造爱的能力,这是很幸福的,没有什么比追求幸福更重要。物质在一定程度满足之后还是要去追求真正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东西。总之,这种天人合一按照现代物理学来讲,就是让人的有形的个体进入宇宙空间,通过清除心灵污染和治理精神荒漠的方法去体会和感悟这个无处不在的“道”,即宇宙规则,从中体会人应该感受到的快乐和喜悦。当你天人合一的时候,做事的一举一动是去遵循天道和人德的。当然,天人合一的程度会因人而异,不太一样。

  生态学是什么,用一位研究草原文明的刘书润老师的话说,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爱情诗。所有的生命彼此依存,形成了一个生存之爱的链条。我女儿想把环保做得“潮”一些,在“川一川”的牌子的T恤上印上“环保很性感”,我觉得这个看似荒诞的提法其实表达的是生态意识的本质。其实环保就是一场恋爱,身与心、灵与肉之间的爱;个与群之间、人类和相依为命的三千万个物种之间的爱;人与天、个体生命和宇宙母体、生命本源的的爱。和是什么,就是大爱,把我们原生的这样一种爱的意识、爱的感觉、爱的能力调动起来。

  价值中国:您一直大力提倡乡土文化,那您怎么看待中国的城市化?

  廖晓义:西方文明无非是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的过程。但不管是从经济学还是从社会学,我认为城市化这种方式在中国不能再按照西方的模式走下去了,中国要走乡村建设的路,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因为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是耕读文化的民族。这么多的农人,是不可能按照西方商业文明、城邦文明、加上全球资源掠夺的模式完成城市化的。

  西方是商业文明,所谓海洋文明和土地文明是不一样的。它能完成的工业化,我们且不说工业化是非,它本身就是城邦的,或者说是商业的,有它的一套的模式。我们是一个小农为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大国,我在这里说小农是非常中性的。这种小农就是维持了中国几千年能够传承下来的文明,她有着自己臻于完美的有机农艺、精神生活,和手工业。我们的手工业多么美丽,我每次看到中国的传统建筑和工艺的时候,我都无限地感动。中国的农耕,中国的手艺,就是“耕、读、游、艺、养”,这种生活方式。我用布莱尔创意产业首席顾问多德先生的一句原话:“只有中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能救世界,能带世界走出危机。” 两年前他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生态危机,以及由它引起的各种综合危机。要走出这种危机,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回归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他反复讲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就是“乐和”的生活方式。“乐和”是什么?身心合一、个群合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得更简单,就是“耕、读、游、艺、养”。

  过去的城市化是要解决由于空间集约产生的效益,现在信息技术完全可以用信息集约,而不是空间集约来产生它的经济上的效益。因为确实也要有产生各种各样的经济生活的方便,公路已经四通八达,地面高速公路和信息高速公路都解决了,为什么还要空间集约的老路,也就是西方走城市化的路呢?且不说城市化好不好,且不说城里人究竟活的怎么样。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资源条件和各种条件吸纳不了这么多“农业人口”,其结果是什么?不搞乡村建设的结果就是大量农民成为流民,流民就会造成真的社会不稳定,经济也不可持续,因为工作都不稳定。所以现在就是要倒转,乡村的“耕、读、游、艺、养”是五大产业。“耕”是生态农业,安全食品;“读”是教育产业;“游”是旅游产业;“艺”是我们的手工业,就是创意产业;“养”是我们的养生产业。五大产业以乡村为依托,以一个乡村来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拉动周边的发展。这种新的模式就是我现在和合作伙伴们一起在探索的模式。

  回到个体来讲,你到我们那个小山村去,住住那每平方米不到600元的真正的“豪宅”,也就是生态民居,旁边是清泉和树林,城里人有得起吗?那片山,城里人有得起吗?一家建房,全村人都来帮忙的,这种乡野、乡亲、乡情,城里人有得起吗?而这些难道不值钱吗?这种以乐和人居、乐和生计、乐和保健、乐和生境、乐和伦理、乐和治理为内容的乡村经济和乡村建设,是正在落地的理想,也是走出危机的一种探索。

  

  城市生活非常脆弱,因为它的一个环节依赖于另外一个环节,一个脆弱环节的断裂就会全盘崩塌。尤其是生态系统承受不了这样一种过度密集的人类生存方式。国务院近日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令人十分担忧。当有一天城市人由于各种系统趋于崩塌的时候,恐怕乡村是我们最后的留守地。乡村建设和乡村经济真的是太重要了。

  走向深绿的环保,必然要向乡村。在田野里阳光下,会帮助我们真实地完成生命意识的复苏和心智的开启,这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的隔膜状态是很难实现的,我们正在探索的乐和家园模式,不仅仅是农人的安居乐业之路,也是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到自然、从自然到生命、从生命到宇宙的现代版的天人合一之路。

  

  附: "乐和家园"是一个帮助地震后灾区重建新的家园和社会保障的项目。5·12地震后,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在深入地震重灾区考察后,向中国红十字会申请了建设"乐和家园"项目。8月6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拨了180万元人民币在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建设"乐和家园",包括两个村43户村民的房屋建设补助和相应的社会环保医疗等设施的建立。中国生态民居首席专家刘加平、昆明冶金建筑设计院的周伟、西南交大的董靓,还有台湾建筑业世界级的"腕"林宪德博士都参与了"乐和家园"的设计,最终"乐和家园"将建设节能、节地、节材的节约型生态民居。

  「记者:沈凌莉」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中国式环保:走向“深绿”、走向…
    廖晓义:从“浅绿”到“深绿”,我们越来越把对于生命意识的…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