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学校 >> 学校风采 >> 国家级绿色学校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增强环保意识,创建绿色学校

    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位于漓江之畔,是广西桂林市人民政府出资于1991年建成的一所示范性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学校占地约3.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学校下设中、小、幼三个部,其中中学部19个班,小学部20个班,幼儿部7个班,学生1971人,教职工136人。九年来,学校获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自治区级荣誉5项,获桂林市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市级奖项20多项,是桂林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德育先进单位、市五项达标优秀学校。1999年被确定为自治区活动课程实验学校,全国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学校。

    自建校以来,清风实验学校就十分注重环境教育,把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师生环保意识的强化作为一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环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7年是起步、探索阶段,学校初步确立把环境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将实施环境教育的条件、途径,如学科教学、团、队、学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内外各种教育活动分层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使环境教育在调研基础上摸清学生的思想认识情况,解决思想深层次问题,突出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系统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其生动性和吸引力,力求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二阶段,自1998年以来是环境教育发展形成特色阶段,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环境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训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使其有较强的环境意识,熟悉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做到“一套班子,双重任务”,全校教师形成共识:把加强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列入议事日程。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坚持抓认识、抓学科渗透、抓措施落实,使环境教育系统化、网络化,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获得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上级环保绿化部门的高度评价。

    1、 抓认识,2、 把加强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落实到目标3、 管理中去
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学校的正、副校长积极参加桂林市环境教育骨干培训班学习,并且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上级有关环境教育的指示、通知,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做到认识到位,行动统一。与此同时,学校成立由主管副校长负责的环境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每年均把环境教育、美化校园的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并经常检查,指导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保二创”的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亦即在保持桂林市“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新突破,争创“绿色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理论学习,使师生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贯要求。从1994年至1999年,学校连续几年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抗洪保校园,灾后恢复神速,已在整个桂林市传为佳话。

    二、抓学科渗透,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其丰富的内涵

    学校根据小学部和中学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普遍渗透、有机结合,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1、小学部以自然、美术两个学科为重点,找出渗透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口,采用“学、看、议、写、画、做”的方法,把渗透环境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在自然教育中,教师从教材中选择有关空气、水、土壤、声、光、动植物、食物链、生态链、生态系统和水土保持等内容作为渗透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教育学生热爱环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小主人。自然教师在教学《保护大自然》一课时,以科学考察为主,把漓江生态环境作为考察点,课内课外结合,要求学生做到:(1)学知识,提问题;(2)实地考察,收集资料;(3)讨论情况,总结规律;(4)提出保护大自然的建议;(5)画一幅理想的漓江景色的图画;(6)做一件有利于环保的好事。其他学科借鉴自然课的作法,各科教师都能积极发掘环境教育的内容,以点带面,使小学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取得喜人的成绩,几年来,小学部师生共有40人次在各级各类的有关环境教育的竞赛中获奖。

    2、中学部以生物、地理学科为重点,渗于课内,寓于课内,寓环境教育于第二课堂之中。学校作为自治区级活动课示范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活动课的形式,由业务精能力强的生物教师、地理教师组建生物兴趣小组,环境科技小组,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这是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继续和深化,学校着重抓以下三点:

    (1)建立环境教育基地。根据生物、地理学科特点,将学校的生物园、天文台的建设和使用纳入环境教育规划,编好植物名录、天体名录,不断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生物知识、地理知识。

    (2)现场参观。学校每年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广西最大的野生动物研究基地──雄森熊虎山庄,广西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园地参观,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培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保护动植物的自觉性。

    (3)调查研究。学校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生物、科技组的同学考察桂林市八里街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调查河水污染情况,坚持空气监测,关注生活空间。几年来,学校中学部收集各种环境资料30多份;学校教师编写的《居室调查》一课以大量的调查事实,采用小品、相声、抢答、讨论等形式寓教于乐,倡导学生热爱环境,抵制污染,追求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该课获自治区活动课比赛一等奖。

    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各学科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每年评出渗透环境教育的优秀教案,促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认识,把环境教育作为德育渗透,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落实。

    三、抓措施,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具体活动落到实处,以具体措施体现环境的育人功能

    环境的育人功能是通过环境这一手段,有机、有利、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来实现的。只有寓教育于环境保护、美化绿化、人人参与的活动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细化。学校深知,人是环境的有机主体,学生环境道德的养成,环保意识的增强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为此,学校从细处着眼,狠抓行为规范的训练:(1)发型、衣着、仪表统一要求。男生小平头,女生短发,衣着整洁朴素,不戴饰物,不留长指甲;(2)布置文明教室;(3)每天由学生进行卫生保洁评比活动;(4)遵守文明公约,使用礼貌用语,讲卫生,讲文明,创无烟学校;(5)定期到敬老院及街道进行清洁卫生。
2、绿地管理责任到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环境道德的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将绿地管理进行分片包干,落实到班级负责,从保护绿地的警示牌的设计制作、落叶清扫,到树木花草的养护均由学生分工负责,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环保绿化意识,还有利于提高树木花草的存活率。

    3、主题活动突出针对性。每个学期,学校充分利用升旗、班会、墙报等形式,并结合“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重大环保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专题活动,特别联系桂林市连年遭受洪灾的实际,教育学生“爱我国土,爱我家乡,爱我校园”,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内化为自觉的环保行为。

    4、系列活动体现长效性。倡导“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校坚持环境教育,环保绿化“七个一”活动,即每生每年读一本关于环保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小组编一份《环境小报》,开展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举办一次环保知识讲座,组建一个环保小组,全体师生为社区搞一次卫生大扫除。学校积极参与“为漓江洗脸,保护家园”、“迎接新世纪──绿化大行动誓师大会”、“清除白色污染”等系列活动,参加桂林市中小学生绿色夏令营活动,进行空气监测,关注生活空间,使环境教育活动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如今,学校人人讲环保,个个讲卫生,文明已成风尚。这里引用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学校校园边有一条水渠,是桂林市改造重点工程“两江四湖”工程的引水渠,此渠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两江四湖”工程质量的好坏,影响桂林市旅游名城的形象。但今年初此渠污染严重,不时发出阵阵恶臭,学校环保小组的同学发现此问题后,主动对此渠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历时数日,终于查清了此渠的污染源头,并向桂林市长写信反映了他们的调查结果,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市环保局协助调查,经查实,此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学校对环境保护的高度责任感,获得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江西省信丰中学
    江西省临川二中
    江西省南昌市青新小学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福建省福安师范附属小学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中学
    海南省国兴中学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