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学校 >> 学校风采 >> 国家级绿色学校 >> 文章正文 | ![]() ![]() |
|
|||||
| |||||
无锡市亭子桥中心小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无锡市亭子桥中心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 |||||
创绿色学校 播绿色种子 学校简介 无锡市亭子桥中心小学,座落在无锡市东门古运河畔,始建于1905年(光绪31年),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目前学校有18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50余位教师。学校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设有自然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12个专用室,还建立了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学校除多次获得省市环保先进荣誉外,还先后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单位、省市电化实验学校、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 学校环境教育发展历史 80年代后期,在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通过"导行"、"示范"、"训练",内化师生们行为规范,校内保持环境整洁蔚然成风。 校长胡先山参加94年国家环保局在北戴河举办的部分校长环保培训班后,立即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学习,统一认识,明确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要着眼于校园的环境整洁,而且要面向21世纪人类环境的发展,因为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94年,学校成立"环境保护小卫士",借助"植树节"、"地球日"、"禁烟日"、"环境日"等进行宣传。学校当年被评为无锡市"六·五环境日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95年,开设环境课程,列入课表,做到教材、教师、时间三落实。 96年,学校建立"环保考察小分队"调查学校周围环境。如:古运河水质、古树名木生长、工厂排放黑烟等情况。学校被评为"无锡市环保先进集体",胡先山同志被评为无锡市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97年,学校以《培养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为题,建立领导小组,千方百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被为"江苏省环保宣传先进集体"。 98年,国家治理太湖污染"零点行动"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时,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做学生力所能及的事。 99年,无锡市崇安区教育局在我校组织环境教育观摹活动,到会者有市、区有关领导和环保部门负责人。活动中本校几位教师宣读了环保教育小论文,学校领导进行成果汇报,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学校"红领巾环保小卫士--------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活动在"第五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分别获全国表扬、江苏省和无锡市优秀活动奖,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工作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决定着下一世纪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绿,是生命之色,生命之源,也应是教育之色,教育之源。因此,近年来我们立足于绿色教育,使每个学生成为绿色行动的积极参与者。 一、确立绿色观念,抓住实施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建绿色学校,倡导绿色教育,首先要统一认识,确立绿色观念,这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 1、领导者意识超前 目睹我们曾引以为荣的运输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及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湖------太湖,历经沧桑,面目全非。 运河中流水质量为五级水质,而五级水质实质上已丧失了水的功能。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无锡,被列为"水质型缺水城市",这令人痛心的事实,使校领导意识到: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绿色伦理观念,是实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校早在九十年代便凭着对环保问题的超前意识,确立了实施绿色教育的新观念,执着地踏上了学校环境教育的旅程。 2、教育者认识统一 实施环境教育需要有较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教育能力的教师,而教师要步调一致,首先要认识统一。当学校提倡环境教育之初,许多教师不解。在还没完全走出应试教育圈子的教师看来,这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为此,学校领导抓环保队伍建设,从人类保护世界环境的高度出发,组织学习、参观、访问、旅游等活动,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责无旁贷。 3、软硬件从严从实 实施环境教育,不仅要确立全新的环保观念,还要从严从实,抓好软件、硬件建设。为强化教师的"绿色"意识,并让这种意识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学校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专题人员具体抓、党政工团队协助抓的良好局面。一方面,积极鼓励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规划;另一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成立环保课题组,聘请专家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环保知识讲座及培训,对环保教育提出"五个一",即:一个环保教育目标、每月一堂环保教育课、每班有一个环保阵地、每学期开一次环保教育主题队会、有一个环保研究课题。为确保落实,学校健全管理制度,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评实施情况。另外,学校还努力搞好校舍修建和绿化美化,改善卫生设施,清理卫生死角,重建厕所,改造食堂设备------弃煤燃气,严格控制和治理校内污染源;重排水管,增设分电表,注重节水节电及回收废纸、废汽水瓶等,净化美化校园。 二、倡导绿色教育,耕耘教坛播绿 如果说绿色观念的确立是"亭小"实施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学科教学适时点播绿色种子就是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上不断求索进取,才能赋予绿色教育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1、开发校本课程,主渠道播撒"绿色"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九五年,我校在全省率先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并正式列入课表。由于当时省编教材还末出版,教师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请来专家,共同编写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利用每月一个队日活动,全校一至六年级各班统一进行教学,以主渠道播撒"绿色"。九八年,省编《环境教育》教材出版,使我校的环境教育又上一个台阶,学生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环保知识。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建立教材教法研究和课程教学质量考察制度,设立备课小组,定时、定点、定员进行备课。通过一系列的知识传授、问卷调查、知识竞赛,学生的环保知识学得扎实且兴趣浓厚。 2、软化学科边缘,多学科渗透"绿意" 环境教育是新兴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小学的许多学科都蕴含着环境教育因素。要依据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各学科都泛出"绿意"。 ⑴、思品课结合讲。环保既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一种生存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公德行为和思想品德行为。我们结合思品教学,不断向学生灌输环保知识,助其确立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从小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 ⑵、自然课重点讲。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点,我们要求自然教师根据其内容与环境知识联系紧密的特点,讲深、讲细、讲透。如《怎样认识空气》、《水的净化》、《土地的保护和改良》等课的教学,不管从教学要求还是教学过程,都精心设计,巧妙渗透。除此,我们还结合实际补充自编教材《水的净化和污染》,讲述水的自净、水体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通过教育不但使学生懂得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原因,而且还知道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方法,形成较强的环保紧迫感和责任感。 ⑶、语文、社会、健康、美术等渗透讲。在环保责任心的感召下,教师们结合各自学科特点,探求并确立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点,抓住学科与环保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关联,将环保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如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蛇与庄稼》等课,教师就充分利用教材的环保因素,紧扣主题实施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一举两得,既突出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又巧妙地渗透了环保教育。又如社会课,教师通过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教育学生国家虽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保护自然,珍惜资源。 紧扣环境教育,各学科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沟通、延伸、扩充,为环境教育不断发展注入活力、创造空间,令各科教学泛出点点"绿意"。 3、开展课题研究,专题探讨"绿色" 实施环境教育,课题研究要贯穿始终,它是深化绿色教育的保障。九五年,我校就着手成立《对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市级课题组。从课题的提出到研究目标、时间、对象的确定,从研究设计的论证到研究方法与途径的选择,参与研究人员的确定,校领导都亲自参与、把关。为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学校创造各种机会,拨专款让他们去上海、南通、大连、苏州等地学习参观,又聘请专家、行家作环保理论讲座,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全新的环保理念令课题组教师对环境教育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在研究和探索中,他们陆续在市、区各类报刊上发表一篇篇对环保问题有着独到见解的文章。九七年,潘静华撰写的《对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一文获市环保论文二等奖:九八年,应泓获省小学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三等奖。 三、开展"绿色"活动,激发"绿色"活力 1、自然兴趣小组------"绿色"教育尖兵 自然兴趣小组是我校开展"绿色"教育的尖兵。多年从事自然学科教学的潘静华老师对环境教育颇有见解。她带领兴趣小组的孩子们,把从运河里取来的水样拿回校实验室,指导孩子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河水的pH值、微生物生长情况,并作好记录,然后通过沉淀、过滤,进行水的培养。实验结果令孩子们吃惊:运河水竟这么脏!于是,他们自制环保警示牌敬告市民,加强环保意识。自然兴趣活动不仅丰富了学习生活,又学到了环保技能。在监测噪声,调查水质时,孩子们写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环保小论文、调查报告、观察日记,其中陶黔琪、杨立新、王依涵三位同学在"珍惜生命之水"全国青少年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中,获征文二等奖;杨立新在环保社会调查小论文比赛中获崇安区一等奖;徐逸婷同学获无锡市"十佳科技小明星"称号。 2、少先队活动--"绿色"教育载体 少先队活动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教育方式,也是绿色教育的载体。少先队队部围绕环境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环境与健康知识竞赛、"保护母亲河,建我世纪林"捐款、中小队环保队报设计评比、环保书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展评、一周环保信息交流、"95环保水族夏令营"、"96科普环保夏令营"、参观芦村污水处理厂、庆"六·一"大型环保文艺汇演等,除此,还积极参加太湖"禁磷"零点行动及市区的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节假日宣传演出活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红领巾基地--"绿色"教育练兵场 为实施绿色教育,学校克服困难,挤出资金,努力搞好校园绿化美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校内建立红领巾基地,开辟"绿色"教育练兵场。做到班班有保管区,队队有责任花坛,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环境绿化美化。孩子们不仅种树、栽花、挂鸟巢,捉虫、除草、浇水、施肥,爱绿、护绿,还带着心中的"绿色种子"走出校门,走向街头巷尾,参与创文明街道、居委、新村、小区的活动,擦洗交通护栏、清理花坛草坪、领养百年古树名木等,把"绿色"播撒到社会、家庭。 大量的环保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环保教育,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如今,我校的环保宣传及活动多次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及在报刊上登载。我们踏踏实实地走过十年绿色教育历程,播绿、育绿,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绿色"已涌出校门,走入家庭,流向社会……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648所“绿色学校”遍布江淮大 在绿色体验中成长 倡绿色理念 建和谐校园 我们学校的 创建绿色学校 深化环境教育 让我们共建绿色广州 教育视野新亮点:绿色学校 鞍山“绿色学校”构筑三位一 英国绿色学校办学策略初探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