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他山之石 >> 文章正文 | ![]() ![]() |
|
|||||
| |||||
在奥地利看环保 | |||||
作者:陆峰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2 | |||||
奥地利国土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环境承载压力较小,但在一个人均GDP高达2.7万欧元的国家中,能够保持清新优美的环境,其环保理念和做法,颇具意义。 细节看环保:从多瑙河边的钓鱼者到解决街头“狗污染”的塑料袋 处处碧水蓝天,空气清新,这是奥地利给人的大印象。从飞机上俯瞰,青山叠翠,满目葱茏。森林覆盖率高达40%。该国规定,养护森林者每砍一棵树就必须补种一棵,以维持生态平衡。 环保在生活细节方面也多有体现。在首都维也纳,人们引以为豪的是这里的自来水。去咖啡馆,服务生首先要送上一杯水。水从阿尔卑斯山上通过150公里的管道引来,没有任何污染,数百年来一直不断。上世纪70年代起,奥地利还开始了治河行动,严格企业的排放行为。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穆娥女士自豪地说,奥地利每一条河流的水都可以捧起来喝。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区,清波荡漾,记者亲眼目睹钓鱼者将一尺多长的大鱼钓上钩。 奥地利养宠物狗的市民很多,街头却没有“狗污染”。原来,在街心花园的显眼处专门设立了标志,提醒市民爱护公共环境,并有一叠叠的黑色塑料袋可供随时取用。在维也纳常常能见到的传统的马车马尾下面,也有污物收集袋“随时待命”。 奥地利人对孩子从小进行环保教育,告诉他们很多垃圾是有用的,不能乱扔。来自上海的留奥学生谭吉洁告诉记者,在维也纳,垃圾桶名目繁多,电池、塑料、易拉罐、浅色玻璃、深色玻璃等,严格分类是为了保护环境。 技术看环保:垃圾焚烧集中供热,25万户维也纳居民成为固定用户 彩色的建筑,雕塑一样的烟囱。由奥地利著名艺术家百水设计的维也纳远程供热中心(垃圾焚烧厂),在环保功能的发挥上无可替代。 “维也纳居民每家都有4个垃圾桶,垃圾分类搜集后可燃烧的部分就集中到我们这里。”技术人员介绍,“供热中心每天都要烧掉1200吨垃圾。” 维也纳对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始于40多年前。这体现了他们在环保上的超前意识。奥方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组数字:到2005年,供热中心已有25万多户个人用户,占据了维也纳1/3的市场,单位用户达到了5211家。夏短冬长的气候特征,更为集中供热提供了市场潜力。远程供热中心铺设的供热管道,已延伸到了1万多公里。相比油价,垃圾焚烧的热能价格并不算贵,为了鼓励市民使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个人用户一直没有涨过价。 走进位于市区的垃圾焚烧厂,记者目睹了从垃圾变成电能、热能的全过程。垃圾运抵后进行密封燃烧,热能通过锅炉产生蒸汽,1/3用来发电,2/3直接供热。产生的废气经过严格过滤,排放时几乎与外部空气差不多。沉淀下来的粉尘与水泥混合用于建筑,剩下的5%的重金属则集中密封填埋。 “去年,我们的销售额达到了3.9亿欧元,盈利5200万欧元。”工作人员高兴地说。事实上,为了保护环境,建设并运营好这样一座垃圾处理厂,政府40多年来已经累计投入了20多亿欧元,而实现盈利是近10多年的事。“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环境保护越来越严格,我们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目前,在奥地利各州,这样的供热中心已经有了九家,先进的环保技术还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产业看环保:搜集居民的泔水油为原料,汽车上路强制添加生态柴油 多山多水的奥地利,70%的电力来自于水电。但他们在新能源开发上的节奏,一拍也没有慢。位于维也纳近郊多瑙河畔的碧路设备公司,以植物油、动物脂肪油以至食用后的残油为原料,发展了生态柴油的新产业。公司接待我们的汉德先生说,新建厂区可年产10万吨生态柴油,3周前刚投入运作。汉德说:“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开始后,格拉茨大学就开始了生态柴油的研制,并于1991年在全球第一个制造出了从油菜籽中提取生态柴油的设备。” 这一富有远见的探索不仅在能源开发上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符合欧盟的环保政策。奥地利政府明确规定,汽车使用的矿物油中必须添加5%的生态柴油,而对使用普通柴油则采取高税收政策。在格拉茨,就有150辆汽车喝的全是生态柴油,与碧路公司配套,酒店、家庭的食物残油统一运输到厂区后,与酒精和催化剂相结合,就开始了生产过程。使用生态柴油的汽车几乎没有废气,很多欧洲国家已经采用了这种技术。 汉德笑着告诉我们:由于环保教育很普及,几乎所有家庭都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泔水油不再直接倒掉,而是集中到小区的固定搜集点上。算下来,每个家庭一年要搜集到1公斤油,一年全国有5万吨。黄豆、菜籽、动物脂肪等,也是好的原料。加工后的剩余原料可作为肥料,提取物可制化妆品,整个生态柴油的生产没有任何污染。本报记者 陆峰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绿色奥运相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绿色奥运相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绿色奥运相 绿色奥运相关知识:环境与环 绿色奥运与环境保护 绿色的歌 江苏南京:从“绿化中心”到 绿色山东挖掘“绿色财富” 文艺应有的绿色之思——我国 榆林:水保锁住风沙 塞上满目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