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法苑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环境公益诉讼问题浅析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环境公益诉讼问题浅析
作者:包万平 郝…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2

摘要:
    为调整环境问题凸现引起的法律关系,在传统法律应对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建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境公益诉讼以不法行为的存在而使公共环境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为前提,所以原被告主体资格具有宽泛性特点。因环境公益诉讼有其明确的价值目标、理论支撑和现实土壤而具有可行性。另外,在构建具体制度时,应注意对国外立法技术的借鉴,同时要考虑到受理法院的级别和检察院参与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权益 
 
    随着社会的变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各国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环境工作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从世界各国的立法现状来看,实体性立法已基本完备,但程序性立法工作仍然比较落后。在我国更是如此,近些年来颁布了诸如《草原法》、《森林法》、《防沙治沙法》等三十余部实体法,但与之对应的程序法明显滞后。在环境实体权利受到损害时,只能在传统的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中寻找诉讼依据。特别是在传统诉讼制度不包括公益诉讼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被严重排斥在司法实践的边沿,无法满足环境法律作为社会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环境公益诉讼予以研究,以利于环境诉讼及实体权利的保障。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含义

    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所谓公益诉讼,简言之,就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它源于古罗马,繁盛于近现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公益诉讼的提出,突破了传统诉讼法以“利害关系”为适格当事人的限定,体现了法律调整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过渡 就环境诉讼而言,美国密执安州《1970年环境保护法》是美国首次确认公民对构成公益防害的污染行为可以个人身份提起诉讼资格的法律。70年代后的主要联邦法规也都规定了公民的起诉资格,如在联邦《清洁空气法》第304条a款首创了“公民诉讼条款”。其中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的名义对任何人(包括美国政府、政府机关、公司和个人等)就该法规定的事项提起诉讼。该法为公民或公众团体就环境公益提起诉讼提供了有利的保障。[1]在公益诉讼制度相对完善的美国,对于环境利益保护的规定启示我们:环境利益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公众包括公民个人、集体、社会团体等都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人而提起诉讼。那么,何谓环境公益诉讼呢,笔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即任何人基于行为人的不法行为致使公共环境权利受到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依法提起的诉讼。
    与传统的诉讼制度相比,环境公益诉讼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以不法行为的存在为前提。任何诉的提起,都基于利益受到损害。不法行为是导致利益受到损害的根因,诉讼则是对利益调整的安排。正如美国著名的法学家E.博登海默所言:“对于相互对立的利益进行调整以及对他们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往往是靠立法手段来实现的。然而,由于立法是一般的和指向未来的,所以一项成文法规可能会不足以解决一起已经发生利益冲突的具体案件。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可能有必要确定相关实施并就相互对立的主张中何者应当得以承认的问题作出裁定。”[2]环境法律是以保护环境权利为目的的,那么就有必要将侵害这种利益的行为规定为不法行为,从而实现冲突和矛盾的消解,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协调与平衡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如果环境利益受到损害,那么就肯定存在被法律所禁止的这种行为??不法行为。这种不法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的犯罪行为。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背离了环境立法的宗旨与目标,使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或有侵害之虞,均可成为被起诉的对象。该行为既可以积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方式为之,也可以消极不履行环境法律职责的方式侵犯。

    2. 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以公共环境权益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为基础。诉讼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实体权利更好地行使,在实体权利没有被侵害的可能时,也就谈不上权利救济的问题。只有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或将要给环境安全造成威胁时,才可以启动诉讼程序,给予权利以最终的保障。因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侵害结果并不要求当场发生,往往很多环境问题也难以当场出现侵害结果,绝大多数侵害结果是潜伏存在的,需要较长时间才可显现。再加上科学技术不是非常发达,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对于侵害结果也无法当场认定。所以,以公共环境权益被侵害或有侵害可能为考察依据较为科学。

    3. 原被告主体资格的宽泛性。一般情况而言,环境问题的形成不是由一个行为人引起的,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也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因而确定原被告的主体是比较困难的,有时根本就无法确定原被告的主体。笔者认为,原告即公益诉讼人,可以是任何组织与个人,只要是认为公共环境利益受到侵害,均可成为公益诉讼人。有些学者担心这样会出现“诉讼爆炸”,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担心,纯属杞人忧天,因为诉讼并非好玩之物,而是需要很大的诉讼成本,起诉人会权衡利弊而为之,绝不会因刺激或冲动而选择诉讼。被告则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切单位和个人,正如前文所言,环境问题的出现并非简单的几个行为人引起的,而是具有多个因素综合的作用。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就不能说是由某个企业或某个自然人的结果。因此,对于被告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困难并不意味着不能认定,凡结果都是由原因引起的,只不过对这种原因的认定成本大了一些而已!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
    伞锋:解决贫困与环境问题要
    环境问题成因探析
    现代环境法的伦理精神探源
    美国能源的西部史
    居民听证:解决扰民的有效执
    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
    莱斯特·布朗感动北大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