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法苑 >> 文章正文 | ![]() ![]() |
|
|||||
| |||||
浙江:环保执法 四年跟踪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胡国强 文章来源:浙江人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7 | |||||
四年攻坚 强力整改 2007年6月底,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志雄率领的省人大常委会生态省建设和环保执法跟踪督查组赴杭州、金华和衢州市开展了跟踪督查。督查组先后听取杭州、金华和衢州市政府关于生态市建设和污染整治工作情况的汇报,以及永康、义乌、富阳市政府的有关整治专题汇报,实地检查了部分省重点(准重点)环境监管区整治情况,检查了部分化工企业、味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实地察看钱塘江流域部分交界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建设和运行情况。 2007年是省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四年、也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最后一年开展生态环保执法检查。李志雄副主任指出,回顾这4年,省人大常委会抓住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治,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真抓实干,成效是明显的。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在省人大常委会持续执法督查下,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6年,钱塘江流域一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从2004年的51.2%提高到66.7%,提高了15.5个百分点。杭嘉湖地区太湖运河水系,是全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地方政府针对这一流域的水系特征和污染因素,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严厉查处超标排污企业,加快推进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的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目前,该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70%以上,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全面完成治理,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执法检查中,省人大常委会着重开展9个重点行业(化工、医药、制革、印染、味精、水泥、冶炼、造纸和固废拆解)的污染整治。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省政府出台了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污染整治规划,制定实施了环境污染整治企业搬迁转产改造关闭的扶持政策。2004年以来,全省共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988个,因环境污染整治关停并转企业3969家。全省造纸行业制浆生产线已全部关闭,一级物化处理设施普遍进行了二级生化改造。 原先兰溪的水泥行业机立窑生产工艺落后、扬尘点多,2004年被省人大常委会作为重点督办对象,并列入“811”环境污染整治重点监管范围。2005年5月,兰溪成立机立窑拆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水泥行业机立窑拆除工作方案,从政策上鼓励水泥行业拆窑转产。2006年4月28日,兰溪市提前完成省政府提出的目标,率先完成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全市拆除机立窑37条,以年产12万吨计算,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量15540吨。 目前,省人大常委会挂牌督办的48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得到基本落实,“811”环境整治中所列的11个省级重点环境监管区得到了基本整治,如取缔了永康小冶炼,关闭了衢州沈家化工园区,有效地整治了平阳水头制革业和富阳造纸业等。印染行业普遍实行技术更新、废水回收利用、中水回用和污水集中处理,废水处理达标率明显提高。作为我省氨氮排放第一大户的味精行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整治,污染最重的发酵工段已基本淘汰,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升级,已经实现全行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达标排放,削减氨氮排放量50%以上。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原创]创新三大体系推进环境 “泰州经验”鲜活可学 网友评论:环保问责,绝不手 走出环保执法的尴尬处境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