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 ![]() ![]() |
|
|||||
| |||||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李剑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24 | |||||
第三、取消扭曲资源价格的补贴。我国水资源十分稀缺,但目前却对水价格实行补贴,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又如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的大量使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却对煤炭企业进行财政补贴,这对环境保护也十分不利。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价格补贴应当逐步取消,确定全成本价格,理顺价格体系。同时,可以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财政补贴,增强其竞争力。 第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从生产领域满足人们生态需要、实现可持续消费的最佳方式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与清洁生产有重要关系的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清洁生产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统一,推行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所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工业污染控制策略已发生重大变化,用预防污染政策取代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政策。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正大力资助各国的清洁生产项目。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支持清洁生产及技术的研究,加强国际间及国内的技术交流,建立国家清洁生产技术中心,建立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用成功的清洁生产例子充分展示运用清洁生产的优势。 第五、推进垃圾处理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靠政府投入,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的补贴,可以理解为谁排放的垃圾多,谁获得补贴就多。这种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最近,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将对环卫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今后将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由公益事业转变为产业,由政府包办转变为全社会来办,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卫投融资机制和运营机制将建立。垃圾问题要按照市场原则来解决。建立城市垃圾处理场,将政府补贴直接用于垃圾的回收、清运,同时通过垃圾回收利用等途径,最终实现产业化经营。 第六、开放环保市场,积极引入外资。治理污染是一项较高收益率的投资,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如果环保投资占 GDP 比重达到 3.1%,其减少污染代价的经济收益率高达 114%。我国目前环保产业规模过小,并且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环保产业之所以发展规模小,主要是因为政府垄断,市场进入门槛高。今后必须开放环保市场,积极引入外资,鼓励竞争。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进入能源与环保产业,最好能吸收那些技术最先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跨国公司。引入“谁投资、谁受益的环境治理原则,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生产技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和私人资本向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投资。政府只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事业的效益。 第七、加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要求企业披露其环境信息的明文规定。虽然很多企业在打生态、环保牌,但一些企业实际上是在浑水摸鱼。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强烈。只有信息公开透明,才能更好地发挥公众和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在年度报告中都增加了环境信息的披露,甚至单独提交环境报告。我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必须把握时代潮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政府部门对公众举报的环境问题要认真调查,坚决处理。 第八、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合作,承担全球环境责任。21 世纪的中国既是经济大国,又是环境大国,要承担作为大国的环境责任,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环境条约和全球环境合作。向国际社会公开承诺,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煤炭消费量的下降,控制和削减 CO2 和 SO2 排放量,大幅度消减氟氯化碳生产量和消费量,强制性生产和出售无氟冰箱、冰柜、制冷设备等,积极推行国际环境标准。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环境保护资金和援助,为中国和世界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反思的结果,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都很丰富。但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有切切实实的政策工具来将其付诸行动。我国面临的环境状况十分严峻,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环境政策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在转型时期探讨我们应当采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 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色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 对环保战略的思考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