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开展起源于一个由政府部门、国际非政府组织及跨国企业携手开展的教育项目。 1997年7月14日中国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世界自然基金会和BP公司(原英国石油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联合开展一项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项目—“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nvironmental Educators Initiative简称EEI)。就此开启了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企业在教育领域的首次合作的先河:就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第一次引入中国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正规教育领域正式推行和实施。EEI宗旨是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效地提高个人、团体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并在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EEI具有以下特征:1.实践性。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践的教育,实践性是其首要的特征。其实践性不仅是教育实践,还包括团体的社会实践与个体的生活实践。正是其实践性可持续发展教育才具备了现实的力量。它鼓励人们和社区通过对在可持续方面的做法进行创造和尝试,在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2.反思与批判性。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反思和批判的教育,二者是其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特征。通过反思唤起人们被“程式化’‘的生活方式所麻木了的意识使之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框架和行为模式为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提供思想前提:通过批判,使人们从常识和陈规陋习中解放出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的基础对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并 根据可持续发展社会重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它鼓励对现有的社会安排和可能更具持续性的其他社会组织方式进行反思并采取行动。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具备综合性、全球现实性、合作性、全方位性和终身性等特点。
教育被国际社会一致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传播和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主要力量。但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才能培养人们具有评估和处理他们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善待环境的道德观才能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公众有效参与的技术与行为。因此教育必须经历一场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评价的彻底、全面的变革才能真正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而产生的它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手段和途径。作为一项由中国政府、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跨国企业合作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经过7年的努力,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环境教育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转向和定位,为中国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了能力建设、资源开发、政策影响和网络建设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结合中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融入了中国教育改革之中。
|